發行期數:第 648
發行日期:2019/08/27
 
 


美中貿易戰、華為事件以及全球資通訊供應鏈變局


文/廖修武(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自2018年2月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關稅及貿易談判以來,雙方波折不斷,今年5月6日,美國指責中國大陸立場倒退,決意自5月10日起將2,000億美元中國大陸輸美商品關稅由10%提高至25%。

  中國大陸和美國之間貿易問題的爭議由來已久,在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時期,中國大陸即遭控在貿易上以不公平的方式協助其國內廠商, 例如傾銷產品進入美國市場、 補貼其太陽能和鋼鐵業使其生產成本遠低於其國家業者。但過去美國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主要是透過多邊貿易架構, 透過協商解決爭議。

  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的策略明顯與前任不同,其在競選時期即多次主張中國大陸利用補貼與匯率操縱打擊美國產業,使美國工人陷於失業。美中雙方的貿易爭端在2018年迅速升級,也讓全球經濟陷入高度不確定。

  今年1月,世界銀行所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其預測之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降至2.9%,美中貿易關係持續緊張是主要風險。國際貨幣基金在今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從3.6%下調至3.3%,並表示貿易爭端可能會進一步削弱本已疲弱的投資。近期美國商務部更是加碼對中國大陸科技巨頭華為實施出口管制,引發全球資通訊產業大地震。在此變局中,台灣必須瞭解雙方爭議之所在, 方能知道如何因應與自處。

美中貿易談判破局 核心爭議難解

  去年美中雙方貿易談判經歷冗長的討價還價,原本在今年年初有望達成協議,但在5月卻突然瀕臨破局,美國總統川普接著宣布對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的貨品整體上調關稅至25%,最快7月2日上路。川普在接受採訪時曾說,美中雙方本來已達成共識,甚至即將簽署協議,但中方最終決定反悔,因此加徵關稅便為美國政府不得不為之舉。而美中雙方究竟曾獲得什麼共識,便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紐約時報」引述據稱了解協議內容的消息來源, 可讓我們窺見雙方討論的重點。

  據稱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要求包括:首先,必須在協議達成後的一年內減少中國大陸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1,000億美元,其後一年再減少1,000億美元;其次,停止中國大陸所謂「中國製造2025」政策中對特殊產業的補貼,並且接受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所提及的產業的潛在進口限制。還有,中國大陸必須以有效的、可驗證的方法,阻止網路間諜傷害美國產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接受美國限制中國大陸的敏感技術投資;中國大陸還必須將目前10%的平均關稅降至與美國相同水平(約3.5%);開放服務業和農業市場。此外,美方還要求,美中雙方須在每一季共同審查協議的實施情況。

  紐約時報所披露的雙方協商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減少美對中貿易逆差、放棄計畫性政策補貼、確保美國業者的商業機與智慧財產權以及落實開放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而這四項目標也的確與美國國內長期所關注的問題一致,具一定的可信度。

  根據早前美國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所(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大多數美國人最擔心的中國大陸議題,包括中國大陸持有的大量美國國債、 中國大陸對美的網路攻擊、中國大陸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以及最重要的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以及隨之而來的失業問題。而這也的確是事實,美國多年來對中國大陸有極大的商品貿易逆差,2018年達到3,820億美元,高於其他任何國家。

  中國大陸對其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政策補貼,亦為重要爭點。在美國2018年的對外貿易壁壘報告(Foreign Trade Barriers Report)中,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提到了幾個其極為關注的議題。STR批評中國大陸之國內公司,特別是「國有」企業,享有政府廣泛的產業政策的保護。報告也進一步批評,中國大陸限制外國直接投資,並對中外合資企業設置強制技術轉讓的不合理義務。

  對美方的指控,中國大陸也並非照單全收,大陸國務院在今年6月2日表示,中方並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國大陸經常帳戶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已由2007年的11.3%降至2017年的1.3%。此外,中方還強調,原本雙方已就部分問題達成共識,是美方「堅持在協議中寫入涉及中國主權事務的強制性要求,導致雙方遲遲未能彌合剩餘分歧」。就紐約報所披露的談判內容推論, 所謂的「 涉及中國主權事務的強制性要求」,應當是如「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政策,及中方透過各種技術性法規所限制的國內市場和國有企業特權等。

  中方的此一表態,也可以想見北京當局必然承受極大的政治壓力,為壓制反對聲浪,必然不能在民族主義議題上失分。在美國的壓迫下改變過去中國大陸的既有國策,必然不會是選項。因此,北京當局必須在協議達成前先行推動改革,才不至於面臨向帝國主義低頭的指責。然而當前諸如放棄國企補貼及美中每季共同審查協議實施等議題,幾乎都直接針對共產黨的核心利益與國家主權,是否能提出美方可接受的改革方案,並不樂觀。

  由於持續敵對的代價非常高額,美中雙方仍然具備和解的高度可能。德國經濟研究機構ifo在今年年初的研究顯示,若雙方進行全面關稅戰,均對從對方進口所有產品徵收25%的關稅,對美國之影響是GDP降低95億歐元,而對中國大陸之影響是GDP降低304億歐元。因此所導致的潛在投資趨緩與金融風險尚不計入在內。

美對華為出手意在逼迫中國大陸妥協

  在川普宣布有意對大陸加徵關稅時,似乎為了加大對中方的壓力,也同步對其最大的科技企業華為出手。川普在5月15日簽署「確保資訊暨通訊技術及服務供應鏈安全」行政命令,明文禁止向美國敵人進口科技產品及服務,同一天美國商務部便宣布將華為列入體清單(Entity List),並且立即生效,但面對美國供應商措手不及,美國商務部再宣布該禁令放寬延長90日後實施。根據該規則,使用美國技術達25%的受管束科技產品,包含硬體、軟體、技術若要出口、再出口和轉讓給華為及其附屬公司,都必須經過美國商務部的審查,這實質上等同於對華為公司的高科技禁運。

  美國政府對華為出手並非首例,從去年開始,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以影響國家安全或具資安問題為由,逐步以政府禁令或動用政府的影響力,禁止華為產品在該國銷售或電信設備的使用。2018年下半年,美國在世界各地的盟邦均開始針對華為提出程度不一的限制措施。

  2018年12月開始到現在,各主要國家相繼對華為產品之安全性提出質疑。如日本總務省年分配5G頻譜時,將營運商是否在通信設備中排除中國大陸產品,做為審查標準的一部分。由於營運商無法承擔失去頻譜的後果,此作法實際效果也等同於政府禁令。在歐洲市場,華為也遭遇逆風,2018年12月,身為華為英國最重要客戶的英國電信(BT)宣布其5G核心網路將不會使用華為設備,並會將華為之產品逐步從其3G和4G網路中剝離。

  去年美國及其盟友對華為施壓傷害其實較為有限,對華為來說不過是暫時喪失電信設備市場的訂單,待美中貿易戰結束後,尚可徐圖後計。不過,此波美國對華為採取的禁運措施,可說是正中要害,可能讓華為陷入輕則無法交貨、違約,重則倒閉的困境。

  華為雖然產品眾多,但營收主力主要來自電信設備以及智慧型手機兩大品項。偏偏這兩項產品極端依賴由美國設計、生產的IC,若美國不提供晶片,則華為之產品幾乎無法找到替代貨源,在美國商務部宣布出口禁令之後,英國晶片架構業者ARM,美國半導體業者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Qorvo、賽靈思(Xilinx)、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等,軟體業者Google、微軟等廠商已於6月前宣布暫停向華為供貨或提供技術支援。6月上旬,儲存設備大廠Western Digital(WD)亦可能停止供應華為智慧手機用快閃記憶體零件。

  國際資通訊大廠紛紛斷供,這意味著不管華為的產品在市場上再受歡迎,其出貨量都會受到大幅限制,若手中的存貨用罄,甚至會面臨完全無法出貨的窘境。在此期間,華為成功推出自主研發的7奈米麒麟980蕊片及鴻蒙作業系統,但是否可完全替代,則看最後測試與消費者接受的程度。根據彭博社報導,華為內部評估,若斷供持續,今年海外手機出貨量恐面臨40%至60%的下滑,出貨量約減少4,000萬至6,000萬台,亦即將導致整體出貨量下滑2到3成。

華為逃過一劫 但雙方短期內僵局難解

  不過,其實並不意外的,在6月底的G20峰會,習近平與川普達成初步的妥協。美國同意暫緩原計畫要在7月加徵的3,000億美元商品的懲罰性關稅,作為交換,中國大陸則會加大購買美農產品額度;更重要的,川普也在雙方會面時同意美國廠商可將無國安考量的產品銷售給華為。7月22日,川普在白宮會晤包含許多華為重要供應商的7家美國科技公司執行長,並承諾將迅速處理美國企業供貨華為的申請。到目前為止,美國大廠也可逐漸恢復對華為的供貨。但雙方已經提高的關稅,目前仍沒有取消,雙方也未就整個貿易爭端提出一個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7月29日,美中雙方的貿易談判代表團在上海舉行磋商,但雙方對此次會談的期待均不高。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在會談前便表示,他並不會指望雙方可以在會談中達成任何重大交易, 美中雙方的主要目的應是試圖降低雙方的不信任,使談判能儘量回到5月發生衝突前的狀態。4天後, 川普卻在推特表示,中國大陸沒有履行採購美國農產品,美國將在9月1日向中國大陸剩餘價值3,000億美元的輸美商品徵收10%關稅。

  美方預期短期內的會談難以獲致共識這是合理的。中方對美方所要求的涉及國企補貼、智財權政策等結構性改革仍無法讓步。或許正如川普在7月26日所說,北京當局可能希以拖待變,期待2020年11月美國總統大選後,能換上對大陸較為友善的新政府。如此我們可以預期,至少在今年內,美中雙方在貿易上鬥而不破的局面將會一直持續。

美中貿易戰對國際資通訊產業的影響

  美中雙方貿易僵局短期難解,那麼,會對全球5G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嗎?有論者認為中國大陸會因美國的封鎖而另起一套5G標準,衡諸事實,機率極低。過去十年華為、中興、中國移動等中國大陸業者長期投入3GPP的5G標準制定,許多國際機構的專分析均顯示華為等陸籍業者在3GPP的5G標準具有大量標準必要專利,標準必要專利越高,能收取權利金通常也就越多。而這也是第一次有中國大陸的廠商在全球行動通訊標準佔有優勢,若是另起爐灶意味過去的努力沒有意義,並不是很合理的選項。

  但此次貿易戰有另外一個影響深遠的面向是,美國第一次以其國內高科技產品做為武器,企圖逼迫中方妥協。而中國大陸也意識到,其產業發展並不全面,許多關鍵零組件仍無法自己掌握。隨著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在地緣政治衝突的風險日漸升高,可以預期保障供應鏈的安全性將成為中國大陸政府以及企業全力投入的課題。中國大陸此次將深刻意識到其在高科技供應的不足之處,預期將會加大投入自主研發、 自主生產並積極建立非美供應鏈,以擺脫對美科技廠的依賴。

  中國大陸未來勢必加大在半導體設計與製造、軟體系統與關鍵通訊元件的研發投入。對台灣來說,短期內或可因中國大陸之轉單需求而獲得部分利益。當中國大陸投入大量資源提升自主技術與自主生產能力後,未來中國大陸業者將有可能有能力推出同等級產品取代台廠供應鏈,台廠若不能保持領先優勢, 面臨之競爭將更為嚴峻。《原始全文


敬邀參加108年8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詳情與登記表下載



*中國經濟網:8月27日財經早餐
2019/8/27
*金融界:8月27日資本市場預警信息
2019/8/27
*新華網:激活大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空間
2019/8/27
*新浪網:中央財經委會議釋放兩個重大政策信號
2019/8/27
*中國新聞網:對外經貿開啟新徵程 全面開放構建新格局
2019/8/27
*金融界:8月27日盤前重要公司新聞
2019/8/27
*證券之星:28地公佈半年減稅降費成績單
2019/8/27
*中證網:掃除發展障礙 多路徑挖掘消費潛力
2019/8/27
*中國新聞網:大學生鄉村創業者的「小歡喜」和「真煩惱」
2019/8/27
*中國新聞網:統計局解讀7月工業企業利潤:消費品製造業增速加快
2019/8/27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24 經濟實質法對境外公司OBU的衝擊與因應解析
2019/09/24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25 簡介:公司設立與創業流程簡介
2019/09/25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09 OBU開戶文件盤點、審視、用途、驗證與辨識
2019/09/09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19 海外所得基礎解析
2019/09/19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17 簡介:境外公司與OBU簡介
2019/09/17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25 共同申報準則(CRS)基本解析與說明
2019/09/25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19 共同申報準則(CRS)基本解析與說明
2019/10/19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03 踏出成功創業的第一步
2019/09/03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0903 境外資金回台專法與海外所得解析
2019/09/03
*台灣經貿網:0806 2019電商行銷課程:用數位工具掌握參展商機
2019/08/06
     
     
*科學人雜誌:人工智慧於精準醫療之創新機會與挑戰
2019/8/20
*yahoo奇摩:三喜臨門,水泥業迎黃金期
2019/8/20
*經濟日報:電信業異業結盟 布局數位生活商機
2019/8/20
*yahoo奇摩:智能醫療 研發AI判讀X光片
2019/8/20
*GIGITIMES網:讓數據說話:尋找資訊服務業下一波商機
2019/8/20
*經濟日報:面板雙虎 轉攻高階產品
2019/8/20
*經濟日報:機械龍頭投資62億 擴增全智慧化工廠
2019/8/20
*中時電子報:面板廠Q3產能利用率達84%
2019/8/20
*青年日報:精密電子零組件 打造尖端武器神經
2019/8/20
*天下雜誌:兆元產業鏈來了!離岸風電拚國產化,怎麼才不失「鏈」?
2019/8/20
 
*人民日報:大陸引領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
2019/8/20
*麗水網:大陸以1+X養老模式助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2019/8/20
*新華網:數字文化產業爆發式增長曙光已現
2019/8/20
*中國網:科技賦能助推建築業高品質發展
2019/8/20
*中國寧波網:物聯網醫院、雲端醫療 大陸智慧醫療進入新時代
2019/8/20
*新浪網:1-6月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營收39311.4億元
2019/8/20
*汽車之家:大陸汽車產業進入淘汰期
2019/8/20
*中國經濟網:順應綠色建築發展趨勢 鐵鋁行業或迎“風口”
2019/8/20
*新華網:落子頻頻 大陸金融開放走上快車道
2019/8/20
*東方財富網:陸挖機銷量增速較高 扭轉持續下降預期
2019/8/20
     
     
 
     
     

台商品牌館  |  台商故事館  |  台商人物館  |  台商企業館  |  台商協會館  |  焦點  |  新聞  |  交通  |  投資  |  機構  |  生活  |  台商產業  |  大陸產業
版權所有 © 20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委託單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執行單位: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製作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 台商服務窗口專線:02-23975955 (上班時間:平日9:00~18:00) 台商張老師:02-27563266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台商服務中心:02-27151995 緊急聯繫專線:02-27129292 (24H) 大陸配偶關懷專線:02-2718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