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貿易摩擦是改革開放「壓力測試」

2019-05-14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人民日報》昨日發表評論員文章《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報道指出,解決中美貿易摩擦,中方的立場始終明確--「合作是雙方最好的選擇。」但合作是有原則的,並非一味地妥協。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發展權益。報道強調,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格局中審視,貿易摩擦也是一次「壓力測試」,更加堅定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報道指,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級。美方一次次發起貿易摩擦攻勢,不僅損耗了自己的國家信譽,而且使中美經貿磋商進程受到嚴重干擾。而且,貿易戰解決不了問題,美方一意孤行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使美國的消費者、農場主、企業家等群體利益和全球化產業鏈都受到傷害。

報道認為,當前美國經濟、政治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很難承受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的代價。國際輿論認為,美方最終只能回到談判桌,通過平等協商真正解決問題,這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報道強調,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一年多來,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企業發展,抑或是民生領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總體處於可控範圍。中國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根本支撐;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最大底氣。

報道還稱,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格局中審視,貿易摩擦也是一次「壓力測試」,更加堅定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釋放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報道指,這次貿易摩擦是對抗壓能力的檢驗:改革開放40年,中國發展積累起來的強大勢能,是應對衝擊的堅固基礎。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欣欣向榮,豐富的人力資本源源不斷,消費需求成為「第一引擎」,基本面決定了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這次貿易摩擦是對經濟活力的檢驗:今天,深化改革實招頻出、力度空前,推進「放管服」改革、大規模減稅降費等一系列舉措,最大限度釋放了1億多戶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這次貿易摩擦也是對發展質量的檢驗:一場冷水浴,讓我們更清醒地看到結構短板。小小的芯片,竟成為中國第一大進口商品;22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常年領先,但不少拚的僅是汗水與資源。

「從一次次挑戰中走來,中國更加清醒自己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報道說。

報道最後強調,新興國家由大而強,無不經歷一個風險和挑戰增大的特殊歷史階段。今日中國,正處於這樣的「關鍵性階段」。「溝」與「坎」,左右不了事物發展的「時」與「勢」。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解決各種世界性難題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各國對中國市場等方面的依賴全面上升。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時與勢在中國一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