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45 期 (2020年1月份)

美中貿戰警鐘長鳴:幫扶中小企業臺商是當務之急作者:李孟洲

 2019年年尾,美中雙方終於談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這只是美中貿易戰過程中的一個「逗點」;雙方之間尚有諸多更難纏的經貿衝突問題未解,未來隨時會再引燃貿戰戰火,因而可說是「警鐘長鳴」。在這種形勢下,中國大陸上的臺商群體,仍須進一步「洗牌」,以調整經營結構和布局。其中,中小企業臺商究竟何去何從,更應受到最大的關注。

  美中協議只是「退燒藥」

  美中雙方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本質,說白了,只是一劑「退燒藥」,即暫時止住了雙方貿易戰惡化的勢頭,卻遠遠不能阻斷彼此間全面較勁爭鋒的「敵意螺旋」;譬如,美國仍會伺機打擊中方補貼國企的社會主義體制、劍指中方最敏感的政經結構部位等,因而將來雙方難免隨時由此重燃貿戰戰火;關稅和貿易壁壘仍將是主要的貿戰手段。

  而臺商關注的焦點,並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衝突,而是美中雙方「關稅武器」的猛烈交火。自2018年年中,美中關稅戰爭(互徵懲罰性關稅)開火以來,中國大陸臺商陣容及其經營布局,已然天翻地覆。

  面向美國市場的主力臺商,莫不調整供應鏈,把部分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北美等地,乃至遷回臺灣;主要目的在於改變出貨地點,以迴避美國對中方課徵的懲罰性關稅。其中最讓人有「風水輪轉」之感的事例,是以往主導兩岸經貿活動的「臺灣接單及供應機件物料、中國大陸加工製造、產品外銷美國」之三角貿易鏈,已告弱化,可說是兩岸經貿發展30餘年來的最大「拐點」。

  在這次拐彎過程中,與主力臺商「緊密配套」的中小企業臺商,大都跟著移出中國大陸了;其餘的眾多「游移型」中小企業臺商,因為沒緊跟主力廠商,或兼做內外銷,所以現在有不少是站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

  這種「隨機經營」的中小企業臺商,在經受美中貿易戰戰火洗禮後,當前普遍把希望寄託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上,然而,理想與現實,總有不小的差距。

  理論上,中國大陸內需市場是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儘管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率下行趨勢明顯,但市場規模的絕對值仍相當誘人。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項,今年前11個月即達37兆餘元人民幣,估計全年可達40兆餘元,約折合58兆美元,據稱已和美國消費品市場規模相埒,當然值得積極加以掌握相關商機。

  萬商爭搶中國大陸內需市場

  但實際上,當前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已受萬商覬覦,除有眾多外商成群結隊進去卡位爭搶生意之外,更有佔盡「主場優勢」的廣大陸資廠商,卯勁就地瓜分市場。臺商處在這種局面下,著實面對激烈競爭,不易立足發展。特別是,未專注鑽研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缺乏「拳頭商品」的諸多中小企業臺商,很可能邊緣化,對這塊市場只能「望梅止渴」。

  因此,幫扶中小企業臺商,是兩岸政府的當務之急。我方政府不妨通過智庫,輔導上述臺商轉型、優化經營結構或布局。譬如,引導中小企業臺商作跨行業或跨區域的策略聯盟,使其得以充分優勢互補,同時整合成較大團隊,以大幅提升競爭力。

  至於中國大陸政府,則應以「在商言商」原則,切實掌握中小企業臺商經營需求,並採取針對性的幫扶舉措。如充分提供政府採購及國企招標訊息、大力遏制陸企惡性搶單或挖角等;這會讓中小企業臺商很受用。

(本文作者李孟洲現為報社主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