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29 期 (2018年9月份)

人工智慧——臺商轉型升級的契機作者:盧鐵吾

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興起,對全球經濟發展起了革命性的變化,不斷創造人類新的生存和生活環境,AI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如機器人、自駕車、無人機、大數據、智慧製造、智慧(精準)農業、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建築、物聯網和區塊鏈等,對企業營運的模式、商業思維的創新都帶來極大的挑戰,當然,也帶來無限商機。

當前不少臺商面臨生存和發展兩難的困境和抉擇,也許此時正是我們思考AI能給台商帶來哪些商機外?是否也趁此機會轉型升級?

“臺商智慧”轉型的“三不”和“三要”

臺商前往中國大陸投資,早期憑藉製造、管理、創新及國際經驗的“臺商智慧”,多數還能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攻城掠地”。但自90年代末期起,中國大陸市場及投資環境的快速改變,“世界工廠”已被“世界市場”所取代,加上互聯網發展初期,限制臺外商投資經營網路及多數領域的服務業,陸企挾本土優勢趁機崛起,甚至超前,原有“臺商智慧”已不足以應付這個變局,失去了先機,又未能加速“轉型升級”迎頭趕上,臺商的處境愈發艱難,只能“且戰且走”。

近年來,中國大陸進一步提出“世界創造”,臺商必須思考重新出發之策,不能再“聽天由命”了。臺商該怎麼辦?由“臺商智慧”的“三不”、“三要”轉型做起:

所謂“三不”,是指不再單打獨鬥、不能心態保守、不要政治依賴。臺商過去經營多為產業鏈的配套,慣於以成本考量及被動式的研發和運作為主,步調緩慢,而中國大陸已經以十倍速、百倍速的速度前進,AI時代更需要集中資金、人才、技術,才能快速而持續的研發,並積極創造市場規模和價值、搶佔先機,因此,臺商必須拋棄過去單打獨鬥及保守心態的思維,同時更要去除政治紅利或政策優惠的期待心理,集中精力做好長、短期及整體發展的規劃。

所謂“三要”,是指經營思維要轉變、商業模式要創新、跨域整合要及時。“臺商智慧”先要轉型,才能翻轉思維,接著產業轉型升級才有望,AI時代企業的型態,已經很難區分製造業與服務業,只要做好數位轉型、人才升級及跨領域的整合,以數位化的經營策略,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虛實結合的客戶體驗,再經由互聯網對市場的需求,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及時轉回生產線,就能增加營運效率。提高員工生產力,降低成本。

AI為臺商帶來生機與商機

臺商的硬體製造、軟體設計及軟硬體整合的能力,比起歐、美、日等先進國家毫不遜色,在某些領域,如半導體、光學、感測、機器人方面,甚至領先全球,臺灣各大學也完整而有系統的培養相關人才,因此,臺商可利用這些優勢,藉由   AI的開發與應用,進行數位轉型和人才升級。

首先,優勢互補的臺商可進行整併外,還可在臺灣各大學推動產學合作,開展AI及相關技術和人才的培養。

其次,臺商可將研發及生產(利用機器人降低成本)設在臺灣,中國大陸做為主要的銷售或服務市場,再以互聯網進行大數據分析、傳送,既保護了知識產權,也保障了人才升級。

第三,產業AI化,AI產業化:臺商應在企業的營運或生產引入AI技術,同時也應將AI與更多跨領域進行合作,創造新的產業。

第四,AI與臺商優勢產業的結合:臺商在機械、醫療、農業等產業及ICT(資通訊)、數位分析具有較大優勢,因此智慧醫療、智慧機械、智慧(精準)農業、大數據分析均可列為優先轉型及發展的項目。

人工智慧的興起,提供臺商一次具有優勢的轉型升級機會,臺商應把握契機,審視自身的能力與外在的環境,謹慎規劃、付諸行動,完成數位轉型、人才升級,才能再創榮景。

(本文作者盧鐵吾現為宏橋資訊集團總裁、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