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域
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是2002年4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2005年12月园区纳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青海省的国家级高新区
园区以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以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成为西宁一颗璀璨的投资创业明珠,并相继获得由国家商务部、文化部、工信部授予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园区等荣誉。
园区规划总面积23.5平方公里,聚集了3所高校、2所中等职业技校、65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700余名硕士和万余人在校大学生,是青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集聚区。
中文名
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地    点
青海省西宁市
成立于
2010年
级    别
国家级

发展历程

播报
编辑
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2年键旬朵4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 [1]
2005年12月,纳入西宁(国家级阿抹漏员)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 [2]
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祝厦。 [3]
2012年5月,被国家商务部列入首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4]
2013年12月,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5]
2016年12月,被国家脚习您发改委列为“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区域。 [6]
2017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7]
2017年12月,“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 入选国家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8]
2017年1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理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驼享请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快高新区改革和创新发展,自此,园区改革发展进入新的篇章。 [9]
2018年2月,被国灶料浆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乎耻评笑影陵为“绿色园区”。 [10]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园区位于西宁市城北区,东依北川河,西靠大酉山,距离市中心6公里,距西宁火车站14公里,距西宁机场30公里,宁张公路(227国道)和城市快速路(海湖路)从园区东西两侧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园区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海拔高,气压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冻土期长,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光能资源丰富,紫外线强。
园区规划总面积23.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4.03平方公里,二期1.28平方公里,三期4.06平方公里,装备园区3.89平方公里,教育园区5.7平方公里,农业科技园0.88平方公里,其他代管区域3.66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域面积13.26平方公里。建成现代化物业管理住宅小区9个,建成道路43条道,在核心区形成“十横八纵”的网状格局。

基础建设

播报
编辑
园区已建成道路48.45公里,同步敷设水、电、气和通信等市政管网设施;建成110KV变电站3座,自来水加压站3座,燃气调压站2座,年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
园区共有绿地39.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2.6万平方米,公园和广场绿地16.8万平方米,共栽植乔木18856株、灌木6560墩,绿化空地19.8万平方米;升级改造绿色庭院18个。

人才党建

播报
编辑
截至2019年末,园区共有各类企业近3000家,从业总人数达3万余人,各类专业人才共计9083人,占园区从业总人数的29%;其中院士4名,博士35人,硕士72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8328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9000余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1.3%。
园区现有基层党组织85个,其中基层党委1个、党总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6个、党支部77个(机关党支部1个、派驻机构党支部1个、国有企业党支部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72个)。党员总数737人,其中女性党员328人;少数民族党员35人;35岁以下党员96人,65岁以上党员95人;专业技术人员党员184人,企业管理人员党员64人,工勤技能人员党员241人;在职党员534人。

营商环境

播报
编辑
园区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紧紧围绕入驻企业办事需求,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办理事项为主线,按照“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优化”的要求,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一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机制,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园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经济概况

播报
编辑
园区现有各类企业近3000家,其中工业企业近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家,科技型企业123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完成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六成以上。 [11]
园区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现代中藏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等产业,着力建设产学研基地,积极培育孵化高新科技企业,努力打造最具青藏高原特色和科技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已成为全省大健康和生物医药重要加工基地。 [2]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下行、国内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园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2019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10%以上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37.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亿元,实现同比增长29%。 [11]

园区产业

播报
编辑
园区以青藏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为依托以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为平台,重点发展高原生物医药(现代中藏药、食品及保健品)和装备制造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2]
1高原特色资源及中藏药产业
园区依托沙棘、枸杞、冬虫夏草、青稞等青海特色生物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现代中藏药生产基地、保健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形成处理沙棘5万吨、枸杞8万吨、菊粉5万吨、青稞3万吨、虫草菌粉250吨、鲜奶20万吨的生产能力。 [11]
2013年,“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8]园区紧紧围绕生物健康产业,建成各类研发中心及实验室40个,进行特色生物资源及中藏药产品的开发与成果转化。其中,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并在药品研发、保健品开发、药品作用机理等方面不断刷新着中藏药发展的高度。 [12]
2装备制造业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振兴青海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构想,园区规划建设了1.5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拥有企业40余户,形成了以精密数控机床、环卫设备、石油机械、专用汽车、工程机械为主导,非标设备、模具、汽车零部件等为配套的特色装备制造业。 [12]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已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自主研制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数控机床,其中铁路专用数控机床、重型数控轧辊车床、数控曲轴铣床等产品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于高铁、核电等高端领域。高精度螺旋伞齿轮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并已广泛应用于航空飞机制造领域。 [12]
3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业
园区积极拥抱“互联网+”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机遇,结合我省的区位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着力建设立足青海面向全国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国家级数据灾备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数据中心支撑点及西北民族地区区域数据中心基地,已建成城市云大数据院士工作站 [12]
园区率先举起大数据产业旗帜,引领数据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政务信息聚集地,和社会商务资源集散地。 [12]
4现代服务业
为优化园区经济结构、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园区积极培育和引进了以万佳家博园、康美中药城等为代表的大型商贸综合体,引进安徽华源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青海装备物流园等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使得园区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态势喜人,信息、金融、代理、咨询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服务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为打造宜业宜居环境,极具地域特色的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昆仑玉博物馆屹然耸立,中高端住宅小区相继拔地而起。 [12]

相关成就

播报
编辑
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成各类研发中心及实验室65个,其中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沙棘资源开发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冬虫夏草资源重点开发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及地方联合实验室3家;亚麻籽油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黄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39家、院士工作站3家;数控机床研究重点实验室、特色浆果资源利用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19家,乳制品研发中心、沙棘资源研发中心等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建立青海大学科研设备共享平台,特色生物资源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13家;组建沙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技术联盟2个。 [12]
近年来,园区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4项、开发新产品400余种,已建成生科中小企业创业园、青年创业园、食品保健品集聚区等创业创新基地6个,总面积32.1万平方米。园区拥有国家级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拥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全省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企业自建的“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使用。 [12]
园区逐步完成了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中小企业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产业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8]博物馆群被列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6年12月,园区入列“十三五”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2017年6月,园区获批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结合现阶段园区发展实际和态势,我们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全省自主创新领航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首选区,打造创新型特色高新区。

最新成就

播报
编辑

1、项目成就

(1)藏牦牛鲜骨提取小分子生物肽项目。项目占地85亩,总投资10亿元,该项目利用高原特色藏牦牛鲜骨提取小分子生物肽,逐步实现肽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最终实现高原畜产品从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精细化深度开发的延伸。 [12]
(2)北京升华电梯西北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8亿元,建设年产1.5万套电梯智能化生产线。该项目填补了西宁市乃至我省的产业空白和工业4.0标准的空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12]
(3)天津泰达年产14亿米胶原蛋白肠衣项目。该项目占地90亩,投资2.9亿元,计划建设胶原蛋白肠衣20条生产线。该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原青海明胶的搬迁转产,淘汰了原有落后产能,解决了周边居民区对原青海明胶环境问题长年投诉的难题。 [12]
(4)刘家沟生态公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亿元,主要建设生态景观等设施,刘家沟占地约300亩,长期处于裸露荒芜状态,垃圾遍地、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周边居民反映强烈。园区根据《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计划在该地块规划建设刘家沟生态公园,通过综合治理,打造集防洪排洪、休闲绿地、人文景观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休闲服务区,治理了刘家沟脏乱差的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推动园区的绿色发展。 [12]

2、专利成就

园区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努力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鼓励园区企业增加专利申请数量,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加快专利实施转化,提高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2019年园区申请专利564件,已获得授权专利2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件,累计授权专利907件,其中发明专利累计授权154件。新认定省级科技成果64项,其中国际领先4项、国际先进14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累计达到198项。园区企业入列“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逐年提升。 [12]

区位优势

播报
编辑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及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建设,西宁将成为促进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依托沟通沿海内地、联通西部边疆和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园区面向中西亚和东南亚广阔市场,国际产能合作和经贸文化交流拥有广阔的前景。
同时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省会城市,西宁将会成为支撑西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随着格库铁路、西成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西宁辐射服务西藏、新疆、连接川滇的战略支点功能更加突出,未来将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园区发挥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及中藏药产业基础较强和资源禀赋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脱贫攻坚,推动区域加快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2022年7月,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入选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拟推荐名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