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鎖定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如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陣地,成立於1992年9月,1993年12月成為江蘇省首批13個省級開發區之一,2013年1月17日成功晉級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面積150.41平方公里,人口16.75萬,現轄39個村(社區),通過ISO9001:2015質量認證。 [1] 
中文名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江蘇省蘇中
地理位置
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下游南岸
面    積
106 km²
電話區號
0513
郵政區碼
226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如皋火車站
車牌代碼
蘇F
方    言
江淮官話泰如片/url
批准設立時間
2013年1月晉級國家級 [2] 
成立時間
1992年9月 [3]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簡介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9月創立,1993年12月成為江蘇省首批13個省級開發區之一,2013年1月晉級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榮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輸變電特高壓電力設備生產基地、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江蘇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集羣、生態工業園區、服裝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等稱號。
“十二五”時期,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改革創新的先行區、轉型升級的主陣地,憑藉“敢作為、善作為、大作為”的創新創業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市推進開發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要求,堅持走“創新驅動、特色發展”之路,全面提升開放開發水平,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業務總收入、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進出口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增長等指標均達15%左右的增長,是蘇中地區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開發區之一。
近幾年來,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的提升改造和新興產業項目的招引落户,產業發展特色鮮明。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一批經濟實力強、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龍頭企業不斷髮展壯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長壽生物科技、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和紡織服裝、電子電氣及裝備、特色食品等三大傳統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目前正致力打造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長三角地區現代化汽車生態產業城,區內已有陸地方舟、康迪(吉利)、金盃如皋基地、青年亞曼汽車、英田、賽麟等6家新能源整車及數十家零部件企業。擁有廣闊前景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區內已有百應、龍能、碧空、澤禾、氫楓等多家新能源企業落户。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着中心城區三分之一的面積,堅持“產城人”融合發展理念,積極打造各種生產、生活功能平台。生活配套方面,根據由美國西圖公司編制的城北新城總體規劃,紅星美凱龍、碧桂園、中交美廬商業綜合體以及人才公寓、國際學校、博愛醫院等投入運行,新悦廣場、創客空間、綜合產業園配套生活休閒區等項目快速推進。生產配套方面,區內生態環境優美,水、電、氣等全面實現“九通一平”,擁有江蘇最大、蘇中唯一的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建有公共設計、研發、檢測等多種產業發展平台以及如意基金、英菲尼迪產業引導基金、中科招商基金等金融平台,與北京大學、江南大學、福州大學合作成立了產學研創新基地,有力推動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設,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進出口、法律、審計、會計等生產性服務業
“十三五”時期,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着力實施產品高端化、產業特色化、視野國際化、產城融合化、綠色生態化等“五大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最具競爭力的國家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生態工業園區、服裝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省級知識產權示範園區、轉型升級改革示範區”等“五區建設”,聚力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長壽生物科技三大新興產業,做優做強紡織服裝、電子電氣及裝備、特色食品三個傳統優勢產業,突出發展高效農業、陸港物流、創業服務三個配套產業,形成“三三三產業體系”,實現“1515目標”,到2020年規模工業應税銷售突破1000億元,規模工業企業500家,億元以上企業達100家,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量500億元以上。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佔據沿海經濟帶和沿江經濟帶“T”型交匯節點的特殊地位,位於長三角經濟網絡的“緊密圈層”、上海1.5小時經濟圈內。
新長鐵路、海洋鐵路、204國道穿境而過,北臨江海高速,以204國道相接;東臨沿海高速,構成沿海高速——蘇通大橋構建沿海大動脈;
200公里範圍內,擁有七個機場(浦東、虹橋、祿口、無錫、常州、南通、鹽城)、六條高速(京滬、滬寧、寧通、沿江、沿海、江海)、五個航運碼頭(上海洋山港、南京港、南通港、洋口港、如皋港)、四個跨江大橋(蘇通、江陰、潤楊、南京長江二橋)。
如皋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設施完善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九通一平”的水、電、電信、寬帶、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齊全,污水管網、供熱管網、天然氣管道實現全覆蓋;區內東西兩個11萬伏變電所與併網發電的熱電廠呈“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了雙迴路不間斷供電系統,且用電高峯不限電;園區每小時70噸的供汽能力最大壓力可達0.8兆帕。工業用汽價格為145元/噸;供氣能力達130噸/小時的開發區新熱電廠正在籌建之中;園區地表水、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水質優良,自來水日供水能力達8萬噸。企業用水免收水增容費,工業用水價格為3.4元/噸,生活用水價格為2.9元/噸;日處理4萬噸的污水處理能力,工業污水處理價格為0.88元/噸;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質量體系認證,蘇中地區第一家金屬表面處理園由省環保廳批准建設,建成後將形成日處理7000噸的金屬表面污水處理能力。如皋地處上海經濟圈1.5小時,既有沿江深水岸線,又有通江達海、承南啓北的區位優勢,境內擁有6個高速道口、2個鐵路道口;如皋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和江蘇省重點物流基地建成,提供了五萬噸級公用碼頭4座、五萬噸級石化碼頭7座、內港池碼頭多座;注重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物流中心及第三方物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服務水平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入駐的企業提供“一門式”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中,使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規模的企業在開發區得到全面、優質的服務。同時還參照國際慣例,結合市場經濟手段,向業主提供後續“一條龍”服務。
提供“保姆式”的服務。進區企業列入重點保護企業名單,高層管理人員、高科技人才由市政府發給貴賓卡,就醫可享受綠色通道,子女上學可免受擇校費,住房享受市、區人才公寓政策優惠。
專門成立重大項目推進領導組,由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區各職能部門、局、辦負責人為成員。該領導組將不斷推進相關部門通力協作,立體式服務,確保項目、建設、運行的順利實施。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力資源優勢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皋擁有江蘇省唯一的縣級博士後工作站——科技創業園,與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全面長期的合作關係,進區博士後34人,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高科技人才和技術支持。
如皋市職業教育走集約化發展之路,職教體系健全,教育機構數量多、培訓質量好。現有省重點職中2所,省重點技校1所,骨幹職中2所,成人職業技術學校23所,班級數近320個,在校學生數1 3000多人,在職專任教師近700人,授業科目涉及紡織服裝、機械基礎、電子線路、基礎會計、農業基礎、旅遊概念、計算機應用等30多個專業。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空間廣闊

為有效集聚潛在資源、統籌協調城鄉發展,2009年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啓動萬頃良田建設工程,工程分兩年實施完畢後,可整理土地約15505畝,形成耕地面積13410畝,獲得城鄉建設用地掛鈎增減指標2690畝,為重大項目落户提供了廣闊用地空間。
搶抓沿海大開發契機,全面啓動“十二五競爭發展規劃”。着力提升農業技術含量,全力打造南通市域一流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高效推進新興朝陽產業,促進專業園區和產業科學合理地轉型升級;逐步打造集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貿流通、房地產、娛樂休閒等五大功能板塊為一體的城北新城。形成由北向南,一、二、三產業協調有序發展的良好互動局面。“十二五”期間將建成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工作站2個;重點建設紡織服裝、特色食品、汽車配件、鍛壓設備、光伏光電、新傳感網6個超百億級產業園區和培育雙錢輪胎、中國腸衣城、長壽集團、南通鍛壓、泰慕士5個百億級大企業。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政策

項目准入門檻
入駐園區項目總投資應大於3000萬元人民幣。項目的投入產出比達1:3以上,税負率不應低於3%。
土地政策
根據上級規定,工業用地最低保護價為13.6萬元/畝,商業用地2009年度實際出讓價在80萬元/畝左右。原則上港區工業項目採取土地使用權出讓方式,出讓年限為50年。對總投資超過1500萬美元的項目採取獎勵方式鼓勵投資。
税收及相關政策
所有項目均根據國家政策繳納相應的税收,但港區可根據項目的實施進度、產出、科技含量、税賦水平等,在投資方納税開發區地方留成部分中予以一定的財政返還。具體的返還政策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
隨着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的崛起,最新最前衞的發展戰略規劃、產業空間佈局架構,為開放型經濟發展贏得更大空間。着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輪胎汽配、現代物流等產業,全面建設“功能型”、“基地型”、“實力型”、“品牌型”省級開發區。緊緊抓住金融危機大背景下,國際、國內資本向長三角地區加速轉移的這一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招優引強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環保、高集聚型產業項目,不斷放大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的成功效應,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上海經濟“後花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