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湖北宜都工业园区

2003年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工业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湖北宜都工业园区是2000年开始创建的,2003年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省政府公告予以保留。2006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并于4月17日由国家发改委公告为全国第五批省级开发区。
中文名
湖北宜都工业园区
修建时间
2000年
级    别
省级开发区
核审面积
800公顷
排    名
湖北省级开发区前列

规模

播报
编辑
园区核审面拜讲迎积为800公顷,已完埋举成开发面积670公顷。综合排名年年位居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列,成为全国百家科学发展示范臭姜嚷园区。
杠试开发区规模
规划面积为800公顷,征地面积腿战桨妹为520公顷,开发面积为520公顷,工业项目用地面积 嘱喇察103.9 公顷,注册企业 40 家,企业从业人员10166人。
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达8.3亿元厦兰嚷脚微,工业总产值26.56亿元,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出口交货值66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财政收入1.54亿元,税收 1.51亿元,利用国外投资2731万美元,吸引内资7.65亿元。

产业结构

播报
编辑
结合园区区块设计和规模企业产品种类实际,整个工业园区功能分区为四大板块,主导产业确定为六大产业。四大板块一是以陆城十里铺为中心包含姚店、枫相树等村,以惠宜、长江、宜都运机等为代表200公顷发展陶瓷、机械;二是以东阳光为主体和中心300公顷发展电子材料、医药;三是以枝城沿江等村为中心,以湖北宜化、华新水泥、鄂中化工为代表300公顷发展化工、建材;四是以红花、高坝洲区域为中心,以浙江丰岛食品、宜红茶业、天峡鲟业、湖北土老憨食品为代表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六大产业分别为化工、建筑材料、电子医药材料、纺织、机械、热电。 [1]
重点发展以电子、机械、生物制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以传统产业改造和资源利用为主的化工、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

功能分区

播报
编辑
三大板块:
以陆城十里铺为中心包含姚店、枫相树等村,以惠宜、长江等为代表200公顷发展陶瓷、机械;
以东阳光为主体和中心300公顷发展电子材料、医药;
以枝城沿江等村为中心,以湖北宜化、华新水泥、鄂中化工为代表300公顷发展化工、建材;
六大产业:
医药化工业 以精细化工、成品医药为重点,合理发展高浓度化肥,东阳光医药、宜化楚星、大江、鄂中化工、宜昌欣龙等骨干企业的聚集、辐射效应明显。已形成年产108万吨酸、20万吨合成氨、75万吨复合肥、2万吨精细化工产品、3800吨医药制品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销售产值40.91亿元。
建材业 依托市内丰富的石灰石资源、陶土资源,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中高档卫生洁具和墙地砖,华新水泥、惠宜陶瓷、新星公司等建材企业加大技改力度,产品规模逐步扩大。已形成年产450万吨水泥、490万件中高档卫生洁具、300万平方米中高档墙地砖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销售产值7.03亿元,水泥产量在全省仅次于黄石,卫生洁具产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居首位。
电子及电子材料 依托东阳光化成箔、新京都电子公司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化成箔、PTC电子元件为主的电子材料,鼓励和培植电子元件、网络器材、教学设备等产品的开发。已形成年产1500万平米化成箔、5000吨精铝、3000万只PTC电子元件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销售产值14.43亿元。
纺织工业 以清河股份、南清纺织、宜昌欣龙熔纺为主体,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已形成5万锭环锭纺、1万锭气流纺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销售产值1.6亿元。
机械工业 以船舶制造、输送机械、机械配件为重点,以长江机械、清江船业、江南船务等机械企业群为基础做大做强。机械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已形成年造船8.5万载重吨的生产能力,2006年实现销售产值6.3亿元。
能源工业 重点抓好东阳光公司自备热电项目和枝城配煤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化工企业余热发电利用项目,提高水电、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到2010年,年发电量将达到31.5亿千瓦时,能源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经济发展

播报
编辑
2012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工业园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七届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挺进全国百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抓好园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担保三大任务,强化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园区步伐,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突破。
一、工作目标
实现“两高于两确保”。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全省省级开发区平均水平;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融资、园区基础设施资金需求刚性目标;确保经营管理机制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国通经营收入和担保经营收入明显增长。
1、工业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规模企业完成税收8亿元。综合指标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前十位以内。
2、园区经济:对外融资完成5亿元,还本付息2.8亿元。
3、土地收处:完成原城南加油站1亩、民富汽车大市场
94.66亩、鑫川市场40亩、原规划的游客接待中心200亩、以及丰店市场、原种子公司等地的收储,全年完成土地营收4.6亿元。
4、担保服务:新增担保贷款1.2亿元,担保余额达到2亿元,累计风险准备金达到190万元。
5、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九号路、浙商一号路全线完工,
孵化基地项目投入使用。
6、体制创新: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独立开展工作,信用担保协会重新组建运作。
二、工作措施
1、立足管理方式创新,促进经营机制有效转变
2012年,我们将突出加快经营管理方式有效转变这条主线,加快经营理念转变和运营管理水平提升,强化推进措施,增强内生动力。
(1)围绕中心工作,调转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机关重点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建设,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片区,建立领导牵头、责任清晰、目标量化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坚持分类指导,实行分类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建立符合新的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导向性和约束力,充分调动各级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国通公司组建国有企业集团,以国通公司作为母公司,从单纯的政府融资平台转换成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通过转换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形成投资多元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有独立运行能力和独立承担责任,具有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法人实体。集团注册资金达到3亿元,年经营额达到10亿元。信用担保协会重组运作,力争尽快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围绕科学规范,调转管理方式。各单位调整完善现有内设机构设置,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完善多样化、多层次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全员聘用制、人力资源市场化,构建科学、规范、严密、高效的组织运行体系和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国通公司适应公司集团化发展需要,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层级简明、资本充裕、资产优良、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担保公司积极推行制度化管理、民主化决策、规范化操作、市场化运营、系列化服务的“五化工作法”和因事定岗、因岗定责、因责定人、因人定量、因量定酬的 “五定责任制”。
(3)围绕市场化原则,调转经营方式。一是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合法有效的程序,统筹规划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通过整体规划、一体开发、资源捆绑,为市场化运作提供基础条件。改变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大力推进市场化直接融资,广泛采用BT、BOT、PPP等多种方式,尝试采用政府保理、金融租赁、信托基金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二是根据不同项目组建专业化的项目公司,在项目公司中引入市场化投资主体,以项目自身资产和未来现金流承担债务。三是投资与经营相结合,提高投资效益,增强现金流和融资能力。四是抓好土地资源经营。通过与市土地交易中心的充分合作,建立全市土地“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良性运行新机制。五是驾好担保公司和信用协会两驾马车,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2、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按照省级高新区标准和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定位,创新开发模式,提升建设档次,高标准推进设施配套和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一城四区”的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瞄准重点建设区域,谋划和储备一批项目。围绕汉洋坪新区、陆城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和沿江(宜华一级路)经济带三大区域板块,主动介入,超前谋划,努力搭建好政府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策划、组织和实施项目开发。一是结合汉洋坪新区整体规划,以清江出口段堤防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为抓手,配套完善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收储汉洋坪村土地1500亩;二是配合陆城沿清江老城区提升改造,策划开发以宜华一级路、陆渔一级路为轴线,沿姚店、三江两翼拓展的土地储备和开发,带动周边的高档住宅、商务楼宇、星级酒店、餐饮娱乐等丰富业态,形成多功能城市新地标,提升区域综合价值,引领宜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三是结合沿江经济带整体规划,继续做好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选择适宜项目进行开发。对重点园区,集约资源、强力突破,打造项目聚集平台。四是加强园区总规和详规的建设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综合管理,认真做好园区规划的编制、审批、监督等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