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99 期 (2016年3月份)

大陸經濟風險增加宜審慎應對作者:高 長

      近來大陸經濟增速跌跌不休,通縮陰影揮之不去。官方公布的實質經濟成長率,去年僅達6.9%,創下25年來的最低水準。而最近官方公布的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 M I)為49.4,再創最近41個月來新低,使得國際上唱空大陸經濟的聲音高漲,大陸經濟成長會不會「硬著陸」,成為各界議論的焦點。

      認為大陸經濟將走向「硬著陸」的論者,以量子基金創辦人索羅斯為代表,主要是基於經濟成長持續下滑、債務負擔不可持續和大量資本外逃等理由,但大陸官方嚴詞駁斥。

      李克強1月底曾公開指出,去年初《政府工作報告》訂定的各項經濟指標,除了進出口成長率,幾乎全部如期完成,包括就業、人均收入等指標,以及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等都表現亮麗,尤其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崛起,凸顯經濟轉型已取得初步成果。大陸學者林毅夫呼應官方說法,表示「硬著陸」的觀點過於誇張,大陸擁有廣大的內需腹地和巨額的外匯儲備,足以抗衡任何外部衝擊;目前存在的一些經濟問題,都是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

      市場上不乏支持大陸經濟不會「硬著陸」的看法,認為大陸經濟在轉型過程中,經濟成長減速是屬正常的現象;債務負擔儘管很高,但可以被高儲蓄率所抵消。國際投行高盛公司即指出,大陸在二、三年內有可能實現6.5%的最低成長目標,且有足夠的資源可以避免所謂的經濟「硬著陸」,不過該公司也認為,從長遠來看,大陸經濟面臨諸多風險,前景不容樂觀。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今年大陸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匯率動盪、資本外流加速、企業債務違約、房地產庫存增加、金融市場混亂等。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低企業成本和改善薄弱環節,重點就在於如何避免樓市、股市、債市泡沫破滅、人民幣持續貶值、債務風險爆發,以保持經濟穩定成長。然而,防範這些風險的政策難度極高。


      信貸持續擴張,使得非金融債務快速增加,是目前大陸所面臨的較嚴峻問題。長期以來,大部分的成長都是依靠增加投資達成,債務作為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近年來不但沒有因經濟下滑同步減緩,反而增加得更快。這種信貸擴張模式持續運作,已使得大陸債務餘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 D P)的比重,從2007年底的150%左右,驟升至去年第二季末的290%。

      債務膨脹加上經濟成長減緩、製造業產能過剩、通縮壓力上升,導致企業獲利銳減。負債企業的償債負擔大增,甚至可能會因償債能力不足爆發違約潮;而金融機構也可能因貸存比不斷上升,背負著不良貸款和壞帳上升,以及新融資困難的壓力。

      其次,美元持續走強,將影響大陸資金外流、人民幣匯率穩定、增加通貨緊縮壓力、影響企業營收和經濟成長。惠譽(F i t c h)估計,自2014年中到2015年底,資金自大陸流出的規模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預料今年的資金外流壓力不會減弱,國際金融協會(I I F)預測,今年自大陸淨流出的資金規模將達5,520億美元。由於人民幣相對趨弱,持有美元債務的企業預期美元升值和利率上漲,加速償還美元債務;同時,大陸居民基於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以及反腐運動的影響,興起向海外轉移資產,加上國際投資客做空人民幣,熱錢大量流出,是造成大陸資金外流的重要原因。


      此外,最令人憂慮的是大陸執行政策可能衍生的風險。去年6、7月大陸急救股市,今年1月初引入的兩級熔斷機制,去年8月的匯率政策調整,以及12月引入基於一籃子貨幣的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等政策,都因思慮不周、溝通不良或政策反覆,導致市場對大陸領導階層經濟治理能力失去信心。由於國內外經濟情勢詭譎多變,未來大陸當局勢將難以避免政策選擇的兩難,短期內政策風險無法避免。

      總之,目前大陸經濟成長下滑趨勢仍然見不到底,伴隨著諸多風險,前景充滿不確定性。過去一段時間,國際金融市場曾多次因大陸股、匯市波動而劇烈動盪,今後大陸經濟如何擺脫,以及能否擺脫當前經濟困境,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臺灣更不能掉以輕心,意圖在大陸市場投資布局的臺商必須審慎應對。(本文作者高長現為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