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99 期 (2016年3月份)

IPO改革使更多臺商更容易登陸A股作者:洪清波

      融資難一直是大陸臺商,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在轉型升級路上的頭痛問題。大陸A股的I P O將從今年的3月1日起,從先前的審批制改為註冊制。這項措施不但將改變大陸A股的生態,也將為更多的臺商,從大陸A股市場募得資金,開拓更寬廣更簡易的路徑。本文將綜合大陸專家對I P O新制的評析及大陸專家對臺商登陸A股的建議,提供臺商參考。
一、IPO改制的意義
      大陸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肖鋼指出,與股票發行核准制度相比,註冊制是一種更為市場化的股票發行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以資訊披露為中心,完善資訊披露規則,由證券交易所負責企業股票發行申請的註冊審核,報證監會註冊生效;股票發行時機、規模、價格等由市場參與各方自行決定,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資產品質、投資價值自主判斷並承擔投資風險。監管部門重點對發行人資訊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進行監督,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嚴格處罰欺詐發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等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二、市場生態產生變化
      大陸「國泰君安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指出,註冊制使監管者的職能和角色發生變化,監管者從一個替投資者做價值判斷的「家長」,變成維護證券市場公平公開公正的「警察」。先前「家長」制實質運作的結果證明,審批制不但沒有阻止不良企業上市,還成了孳生腐敗的土壤,現在註冊制,則「股票發行時機、規模、價格等由市場參與各方自行決定,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資產品質、投資價值自主判斷並承擔投資風險。」大陸「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則指出,公司業績不好,或者欺詐股民,就直接退市。如此一來,過去反復博弈的過程就沒有了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整個A股市場的投資理念會發生變化。既然投資理念會發生變化,投資的主體也會發生變化。過去市場更多是以中小散戶為主,假如變為一個投資性的市場,它要求的專業性越來越強,而不是一個資訊的博弈了。這種專業性要求高,普通股民很難做到這一點,這樣就會慢慢地集中化,最終變成以機構為主。
三、臺商在A股的狀況
      大陸專業媒體《華夏經緯網》報導,據兩岸多家學術機構聯合做出的一份調查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18家臺商在大陸A股市場上市,募集資金總額為111.03億元人民幣。大陸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朱磊博士指出,「隨著大陸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大陸資本市場也將高速發展,臺商選擇在大陸上市就意味著背靠整個大陸大市場,而且臺商在大陸資本市場募集的資金,除了絕大部分能夠應對企業投資,加快企業轉型發展之外,剩餘資金也有利於從事海外購併,開拓市場。因而,臺商在大陸上市的必要性正在提高。」配合這種形勢,2015年4月開始,國臺辦與臺企聯、臺灣富蘭德林股份證券有限公司聯合在大陸10多個城市舉辦巡迴講座,著重講解臺資企業股票上市途徑,並將此引為解決臺商融資問題的重要手段。
四、綜論
      總統大選後政黨再次輪替,兩岸關係縱或有所變化,但大陸十三五規畫及一帶一路的推動,則對臺商形成另一有利的契機。富蘭德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芳榮指出,目前臺商在大陸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已經沒有政策障礙,不管是上交所(主機板)、深交所(中小板、創業板)、北京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新三板),都可以成為臺商上市的合適地點,尤其是門檻較低、包容性高、掛牌便利、上市成本較低的新三板市場,都是可以選擇的管道,而I P O改為註冊制後,則使臺商上到這些管道更形便捷,如何準備上市籌募資金迎向挑戰商機,值得臺商朋友格外注意,以加緊腳步施展身手。(本文作者洪清波現為黎平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