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17 期 (2017年9月份)

國際機構調降中國大陸 信用評級的意涵作者:高長

不久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 (Moody’s) 將 中國大陸主權債務信用評級,由Aa3調降為 A1。該機構所持的理由是,隨著中國大陸經濟 成長減緩,主管當局勢必採取政策刺激,不過, 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有引發資本外流的疑 慮,在短期內,中國大陸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考 量較謹慎,財政政策或將是促進經濟成長的主要 手段。 然而,增加財政支出的刺激措施,勢將加劇 整個經濟體的債務不斷上升,進一步削弱中國大 陸的財政實力;經濟槓桿率上升和經濟成長減緩 共同對信用實力造成損害,任何的改革計畫都緩 不濟急。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信用評級被調降一級,應 該算是一起重大事件,消息傳出,市場上看空中 國大陸的言論再度興起,一時間離岸人民幣受到 拖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全球投資者對中 國大陸的悲觀情緒隨之上升。
信用評級調降內部金融市場處變不驚
然而,同一時間,中國大陸金融市場卻若無 其事,中國大陸債市的即時反應十分有限,可能 的原因是占主導地位的國內投資者很少注意國際 機構的評級。基準的五年期國債收益率雖曾在一 開始出現飆升,但隨即又回落到原點。 針對穆迪調降中國大陸的信用評級,中國大 陸財政部反駁:穆迪未能充分認識「中國經濟穩 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 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 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中國大陸決策階層雖然不否認有債務成長 過快、非金融企業債務過高,以及經濟成長大幅 下滑會加重債務負擔等事實,但壓根兒就不承認 存在信貸擴張過快、債務負擔過重的問題,公開 宣揚的基本論調是,整體債務風險可控,局部風 險特別是企業債務過高風險值得警惕。周小川指 出,「十三五」期間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減少 企業對於借貸槓桿的依賴;銀監會也表示,「當 前撥備覆蓋率已超過 180%,完全可以覆蓋不良貸款,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了 13% 以上,有能力抵禦可能出現的風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入春以來,中國大陸政治局會議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主題進 行集體學習,且出席會議人員層級之高 ( 一行三 會領導 ),討論範圍之廣,是中共「十八大」以 來首例,也已超過之前的金融專題會議,顯示目 前中國大陸已感受到龐大信貸規模衍生的債務負 擔壓力,更凸顯最高决策層對金融安全形勢的高 度重視,以及其防範金融風險的决心。
債務風險升高已危及金融安全
目前中國大陸存在的債務風險,主要是整體 債務成長過快。瑞銀的研究指出,2016 年中國 大陸債務總規模達 205 萬億,占 GDP 的比重高 達 277%;而目前廣義的地方政府債務仍在快速 成長,且管道變得更隱蔽,同時,不受正規體制 監管的影子信貸占整體信貸的比重持續增加。 中國大陸的債務風險有增無減,是穆迪調 降中國大陸主權債務信用評級的主要理由,大家 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大陸會陷入債務危 機,甚至最後將導致失控嗎?瑞銀經濟學家汪濤 的研究指出,中國大陸短期內爆發債務危機的風 險不高,主要是因為超過 95% 的債務主要是通 過銀行系統在國內融資,相對於巨額的外匯儲 備,中國大陸出現主權債務違約的可能性微乎其 微。儘管如此,信用評級調降,是對快速增加的 債務所造成的風險的一個嚴肅警告,即便債務危 機不會立即爆發,中國大陸要付出的代價必也高 昂。 穆迪的評級,或許會增加吸引外國投資者 進入中國大陸這一全球第三大債市的複雜性,尤 其,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勢必會影響很多中資 機構的評級,並進而影響其海外發行債務的成本; 但只要在「投資級」評級之上,最終的發行價格 主要還是決定於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的整體風險 偏好。(本文作者高長現為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 理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