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交通运输 > 要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 网约车市场或迎变局

2023年01月17日 07:1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向炎涛

  时隔一年半,滴滴出行网络安全审查终于迎来实质进展。

  1月16日,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一年多来,我公司认真配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严肃对待审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整改。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后续,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平台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此前2021年7月2日,网信中国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2021年7月4日,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2021年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滴滴“缺位”的时间里,各大网约车平台再现群雄逐鹿,不少新玩家纷纷涌入,各家网约车品牌也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服务和产品。而随着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网约车市场或迎变局。

  根据易观千帆2022年12月份数据,城市用车行业中滴滴出行活跃人数领域渗透率达19.27%,嘀嗒出行8.75%,花小猪打车2.89%,T3出行1.92%,曹操出行1.08%,其他平台活跃人数领域渗透率不足1%(未计算聚合平台)。

  “滴滴出行恢复新用户注册后,其新增用户规模有望迎来短期爆发式增长。公司收入有望提升。”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高级咨询顾问江山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行业来看,滴滴出行恢复用户注册后,其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有望上升。

  在江山美看来,网约车行业的竞争方向将从流量竞争向服务力竞争转变,为乘客和网约车司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将是网约车平台在红海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因此规范化管理、安全监督机制、司机培训管理、乘客服务等因素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王婉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