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黄:传承创新中医药产业

2024-07-30 07: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酷暑时节,走进江西省宜黄县曹山景区中秋热敏灸康养小镇,感受到的是一片清凉。青山绿水间的连片仿古建筑,到处弥漫着艾香。不少游客正排队体验当地特有的热敏灸理疗。“这是我第四次来这里康养。”刚做完热敏灸的游客李雪娇说。

  逛景区的同时还能体验养生,当地创新打造的这个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曹山景区管理中心负责人常劲松介绍,依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他们在景区打造了艾文化康养区等板块,提供艾文化展示、艾灸体验服务等。目前,小镇已成功创评“江西省热敏灸康养小镇”。

  宜黄县是清代医学家黄宫绣的故里。近年来,当地充分挖掘中医药产业积淀,通过“中医药+”推动传统产业传承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册“黄宫绣”和“宫绣堂”两个商标,并以艾草(热敏灸)产业为重点,开发出艾条、灸贴、精油等20多个品种的产品,形成了覆盖“药、养、旅、种”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宜黄县黄陂镇西源村,山坡上的一丛丛灌木下,一簇簇药草进入繁忙的管理期。据介绍,在西源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共种有3000多亩黄精、三叶青等药材,山村变成了孕育致富希望的“药谷”。

  中医药带动了种植户增收,也让当地群众就业有了更多选择。在宜黄县凤冈镇新斜村卫生室,艾灸师正在为新学员进行“热敏灸疗法”实操培训。宜黄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彭剑英介绍,依托中医药产业红旗队工作专班,宜黄县成立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并组建中医药合作共建站,在12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110个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开展中医经方、热敏灸等相关技术培训。

  “挖掘好传统中医药资源,推动与其他产业融合,‘中医药+’实现了传承创新,也带富了一方经济。”彭剑英介绍,目前,宜黄县正呈现出“药、养、旅、种”等多业态纵深拓展之势。以医带“药”,当地先后开发出“苇梗清瘟颗粒”药剂、橘红膏等400多种保健类产品。以医带“养”,开发出“治未病养生”“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等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养生精品4类8种。以医带“旅”,推出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夏令营、中草药种植采摘体验等10余种涵盖康养研学、团建、休闲观光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医带“种”,重点种植艾草、黄精、三叶青、葛根等中药材29种,种植其他一般中药材品种数百种,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2.5万亩。(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朋)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医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西宜黄:传承创新中医药产业

2024年07月30日 07:3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兴

  酷暑时节,走进江西省宜黄县曹山景区中秋热敏灸康养小镇,感受到的是一片清凉。青山绿水间的连片仿古建筑,到处弥漫着艾香。不少游客正排队体验当地特有的热敏灸理疗。“这是我第四次来这里康养。”刚做完热敏灸的游客李雪娇说。

  逛景区的同时还能体验养生,当地创新打造的这个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曹山景区管理中心负责人常劲松介绍,依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他们在景区打造了艾文化康养区等板块,提供艾文化展示、艾灸体验服务等。目前,小镇已成功创评“江西省热敏灸康养小镇”。

  宜黄县是清代医学家黄宫绣的故里。近年来,当地充分挖掘中医药产业积淀,通过“中医药+”推动传统产业传承创新和地方经济发展,注册“黄宫绣”和“宫绣堂”两个商标,并以艾草(热敏灸)产业为重点,开发出艾条、灸贴、精油等20多个品种的产品,形成了覆盖“药、养、旅、种”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宜黄县黄陂镇西源村,山坡上的一丛丛灌木下,一簇簇药草进入繁忙的管理期。据介绍,在西源村,大大小小的山头共种有3000多亩黄精、三叶青等药材,山村变成了孕育致富希望的“药谷”。

  中医药带动了种植户增收,也让当地群众就业有了更多选择。在宜黄县凤冈镇新斜村卫生室,艾灸师正在为新学员进行“热敏灸疗法”实操培训。宜黄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人彭剑英介绍,依托中医药产业红旗队工作专班,宜黄县成立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心,并组建中医药合作共建站,在12个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110个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开展中医经方、热敏灸等相关技术培训。

  “挖掘好传统中医药资源,推动与其他产业融合,‘中医药+’实现了传承创新,也带富了一方经济。”彭剑英介绍,目前,宜黄县正呈现出“药、养、旅、种”等多业态纵深拓展之势。以医带“药”,当地先后开发出“苇梗清瘟颗粒”药剂、橘红膏等400多种保健类产品。以医带“养”,开发出“治未病养生”“药食同源养生保健”等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养生精品4类8种。以医带“旅”,推出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夏令营、中草药种植采摘体验等10余种涵盖康养研学、团建、休闲观光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医带“种”,重点种植艾草、黄精、三叶青、葛根等中药材29种,种植其他一般中药材品种数百种,规模化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2.5万亩。(经济日报记者 刘 兴)

 

(责任编辑:刘朋)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