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陸台商經貿網,定位為大陸台商入口網,提供豐富的兩岸經貿資訊

  大陸台商經貿網
發行期數:第 50
發行日期:2021/03/17
  取消/訂閱電子報 回官網首頁
 


:::
本日焦點 Today Focus
地方創生 翻轉鄉村活力


  「地方創生」一詞源自日本,主要理念圍繞著「產、地、人」,希望地方能結合地理特色、資源及人文風情,發展出最適合自身的產業。隨著都市化規模擴大,日本人口大量湧進東京、大阪等大都會,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地方產業衰退。日本政府於2014年(民國103年)施行《地方創生法》,與既存的《地域再生法》與《國家戰略特區法》共同構築地方創生的法律架構,讓各地找尋及培養自身適合的產業,吸引青年人口回流,平衡城鄉差距。

  例如佐賀的「有田燒」發展至今已有400年歷史,然因人們生活習慣改變使銷量下滑、工匠技藝傳承產生斷層、地方人口流失嚴重,藉由導入國際與現代設計思維,盤點空屋媒合外地青年移入經營,每年吸引百萬觀光人次。北海道地區的十勝客運因當地乘客人數在40年之間下降至僅剩5分之1,透過重行安排路線、加強宣傳無障礙服務、發展一日觀光巴士等,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體驗,成功阻止乘客人數下降。臺灣與日本同樣面臨農村人口老化、區域發展不均的問題,借鏡日本「地方創生」的概念翻轉城鄉差距,已如火如荼的展開。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地方創生不只是口號

  據內政部資料顯示,我國老化指數在106年2月破百,達到100.18,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預計老年人口將在2026年達到總人口數的20%,屆時臺灣社會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區域發展不均方面,由於都市地區比鄉村具備更好的經濟、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呈現人口高度聚集都會地區的現象。尤其臺灣直轄市改制邁向10週年,有更多經費與資源的挹注,城市風貌更為突出,加劇城鄉落差,有賴「地方創生」這帖解藥。

  「地方創生」要發展的產業,不是像一般的連鎖企業,連鎖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追求的是大量化與同質化;「地方創生」追求的是產品的獨特性,如果在臺北與在臺東能買到完全相同的東西,消費者為何要深入臺灣各角落?「因地制宜」不僅是地方創生的發展口號,也是永續經營的核心理念。其次,活化資源與永續發展有賴本土生養的青年人才,他們最了解自己土地的特色與需求。引導青年留鄉或返鄉,強調在地青年主體性,是「地方創生」的重中之重。

  創業以技術、商業模式與資金為基礎,「創生」則是從人與地方的連結出發,目的是地方的永續經營。創業並不輕鬆,解決地方問題、創造地方共有價值的「創生」更是如此。近年政府參考日本「地方創生」推動經驗,自105年起推動「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確立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導入設計力、生產力、行銷力的輔導機制,為地方注入產業發展動能。並宣示108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將其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由國家發展委員會主政,截至109年11月底,國發會已偕同相關部會輔導地方政府提出116件地方創生計畫,希望達到人口回流、青年返鄉、均衡區域的目標。

政策加持 邁開第一步

  目前全國共有368處鄉鎮市區,政府經過分析人口變化率、人口規模、居民收入等因素,考量資源運用優先順序及地區居民經濟弱勢情形後,將其中134處鄉鎮區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這134個區占全臺灣鄉鎮土地3分之2,現住人口卻只有9分之1,如果人口持續外流,勢必會衍生老人照護、在地基本生活設施及功能維持困難等問題。因此,政府透過三大措施推動「地方創生」:

一、國發會協調相關部會既有資源,除相關計畫也邀請專家下鄉輔導;成立專案辦公室及分區輔導中心,強化現行地方創生輔導機制,提高諮詢輔導頻率,有效協助地方團隊及鄉鎮市區公所,加速提出地方創生計畫及相關事業提案。

二、鼓勵企業返鄉投資或給予資金挹注鄉村發展。配合前瞻計畫2.0,提出「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110-114年),預計5年編列60億元預算專款專用,協助地方加速落實推動創生工作,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補助對象著重長年在地方經營的團隊,排除由外來顧問公司或沾醬油類型的團隊搶食分散資源。

三、透過在地產官學研能量,與地方達成共識,確認適合在地發展的特色,建立城鎮地方品牌。

臺灣鯛創生典範 附加價值大漲10倍

  翻轉地方非一朝一夕可達成,除了翻轉觀念,還必須有學習的精神,心、力投入缺一不可,在政府積極推動下,已有諸多成功案例,讓地方再創榮景。例如雲林縣口湖鄉,因位處西南沿海,養殖漁業豐富,但年輕人多到都市發展,只剩下老年人繼續從事養殖。以臺灣鯛養殖通過雲林首件地方創生提案,靠著導入科技,打造出智能魚池,可從手機遠端監控掌握養殖池水質水溫、自動投餌投藥、生長監控、太陽能儲電賣電等系統;相同面積下可增加42倍魚產量、相同產量下可節省93%用水量,將每隻鯛魚從新臺幣40元增加全魚附加價值到400元。未來口湖鄉將建構109個臺灣鯛智能魚池、創造109名科技漁民投入養殖,帶動每年臺灣鯛魚出口達856萬斤年產量,可創造2.91億產值。

官田菱角殼變「烏金」老人的外快

  又如,臺南官田擁有全臺菱角最大產量及種植面積,卻因燃燒處理大量菱角殼飽受嚴重空氣汙染所苦,現在臺南市政府提出官田區地方創生計畫,透過循環經濟思維,發展出菱殼炭產業鏈,將原本棄置不用的菱角殼,煉成「烏金」。如今官田許多中老年人每天靠著剝菱角殼賺外快,年輕人則可用創新、靈活的行銷想法,創造更多商機。

  宜蘭的「橘之鄉AGRIOZ」,以純天然古法製作的蜜餞,散發著果物本身素淡的香氣,自產自銷的金棗蜜餞、果醬,不僅屢獲食品獎項肯定,幾經擴建的園區彷彿一座美輪美奐的莊園,洋溢著歐陸鄉間般的古樸情調,成為全臺第一座榮獲公部門認證的觀光工廠,對地方傳統產業的活化具有示範作用。

  臺灣推行「地方創生」並非從無到有,數十年來,各地蓬勃發展的社區營造可說是「地方創生」的雛形。例如蘇貞昌擔任臺北縣長任內,大力發展鶯歌「裝飾陶瓷」與「藝術陶瓷」,興建陶瓷博物館、發展「鶯歌陶瓷老街」,連鶯歌高職都開設「陶瓷工程科」和「美術工藝科」,現在鶯歌陶瓷已發展到醫學陶瓷、太空陶瓷等科技用陶瓷,除振興地方產業經濟與觀光經濟,也增加居民收入及就業機會,堪稱活化地方特色的典範。107年8月,三峽、鶯歌兩地在過去基礎上,舉辦「三鶯.宴」地方創生主題展,集結市府和公所等公部門、三鶯區中小學、文創設計界,由在地青年團隊凝聚在地傳統特色產業,以三鶯地區的茶、染、陶、打鐵、金工、木雕、豆腐、麵線、製餅、製油等10種在地工藝產業共同進行創作,改造活化社區歷史悠久建築—愛鄰醫院作為主題展區,呈現多創新跨域創作。將三鶯地方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再次呈現,讓各地民眾看見重新詮釋後的三鶯特色與價值,更能成為活絡地方市井產業的助力。

越在地越深耕也越國際

  「在地創生」固然是要充分發揮地方特色,但終極目標還是為活化資源、創造產值、增加就業機會、避免人口空洞化。只要具有一定吸引力,全國各地乃至國際目光就會自然聚焦。在地化與國際化並不衝突,甚至在文化差異上,在地化是必備的根本要素。誠如鶯歌「新旺集瓷」第四代陶磁廠傳人許世鋼所說,「先認識自己的文化背景,越在地深耕,就越國際。《原始全文


敬邀參加110年03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詳情與登記表下載


最新訊息 Latest News 更多最新訊息
六度新聞:全球經濟仍需防範潛在風險
2021/3/17
中國新聞網:做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加減法」
2021/3/17
網易網:央地協作密集部署 區域開放邁出新步伐
2021/3/17
中國新聞網: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00億元逆回購操作
2021/3/17
中國經濟網:前2月主要指標增勢平穩,宏觀指標處於合理區間
2021/3/17
人民網:中小企業市場預期企穩向好
2021/3/17
中國新聞網:順應消費提質升級趨勢 打好促消費「組合拳」
2021/3/17
新華網:油價今日或迎「九連漲」 加滿一箱油多花約9元
2021/3/17
六度新聞:打通返鄉創業堵點 2020年返鄉創業人員達1010萬人
2021/3/17
東方財富網:「改」出投資新空間 老舊小區改造去年拉動投資近萬億
2021/3/17
 
活動/會展 Events & Exhibitions 更多活動/會展
第一展會網:2021第三十屆中國國際電子生產設備暨微電子工業展
2021/04/21
第一展會網:第二十七屆(2021)東北三省畜牧業交易博覽會
2021/04/21
第一展會網:2021中國(廣州)編織品、禮品及家居裝飾品展覽會-春季展
2021/04/21
第一展會網:2021第十九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
2021/02/21
第一展會網:2021年成都國際工業博覽會
2021/04/22
第一展會網:2021第六屆中國(濟南)綠色建築與裝配式建築展覽會
2021/04/22
第一展會網:2021第五屆陝西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暨智慧城市展覽會
2021/04/22
第一展會網:2021第二十八屆瀋陽國際糖酒食品交易會
2021/04/22
第一展會網:2021年絲路綠色建築產業發展大會
2021/04/22
第一展會網:2021第三十五屆青島紡織服裝採購交易會 青島面輔料、紗線採購交易會
2021/04/22
     
     
台商產業訊息 Taiwan Industrial Information 更多台商產業訊息
經濟日報:台業者發動併購 組生技大聯盟
2021/3/15
中時新聞網:台灣支付市場 邁向新里程碑
2021/3/15
中時新聞網:面板雙雄Q1毛利率 估2成起跳
2021/3/15
中時新聞網:半導體設備市場 台灣稱霸
2021/3/15
聯合新聞網:三利多助攻 餐飲業業績看旺
2021/3/15
經濟日報:紡織業「大者恆大」 磁吸新客戶新訂單
2021/3/15
經濟日報: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 今年出口值看增30%
2021/3/15
鉅亨網:電子支付五年倍增未達陣 金管會拚2023年非現金支付交易6兆元
2021/3/15
yahoo奇摩:行動網路體驗 中華電、遠傳挺進全球前30名
2021/3/15
鉅亨網:疫情趨緩貨運需求仍強 供不應求將持續至2022年
2021/3/15
 
大陸產業訊息 China Industrial Information 更多大陸產業訊息
人民網:“開門紅”起步 多重利好為全年穩外貿護航
2021/3/15
央廣網:2021年去哪兒玩?旅遊業或迎這些新玩法
2021/3/15
MP頭條:激增!大陸3月份苯乙烯出口量已超2020年總量
2021/3/15
證券時報網:2月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205% 工程機械市場週期性減弱成長性增強
2021/3/15
新浪財經:聚焦工業互聯網,發展新能源工程機械
2021/3/15
鉅亨網:LCD面板價格漲回3年前水準 OLED面板加速取代
2021/3/15
聯合新聞網:遠端控制機器人 吸睛
2021/3/15
東方財富網:以創新帶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推動乳業發展“新引擎”
2021/3/15
聯合新聞網: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 今年出口值看增30%
2021/3/15
人民網:家電市場淡季漲價 量與價艱難博弈
2021/3/15
     
     
 
     
     

台商品牌館  |  台商故事館  |  台商人物館  |  台商企業館  |  台商協會館  |  焦點  |  新聞  |  交通  |  投資  |  機構  |  生活  |  台商產業  |  大陸產業
版權所有 © 20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委託單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執行單位: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製作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 台商服務窗口專線:02-23975955 (上班時間:平日9:00~18:00) 台商張老師:02-27563266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台商服務中心:02-27151995 緊急聯繫專線:02-27129292 (24H) 大陸配偶關懷專線:02-2718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