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挑戰,元行銷世代的人才缺口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王福闓(台灣行銷傳播專業認證協會理事長)
在疫情後的新世代,不論是求職還是企業,少子化的問題讓私立的大學和技專體系,都嚴重招生不足,但更讓人擔心的就是職場的銜接問題。少子化的影響,造成了許多實務型的私立大學,招生面臨問題,而連帶的對於職場的人才缺口,同時產生相當的落差。
早期大專院校的企業管理相關系所開始,不少學校聘請了曾在國外留學,對行銷專業有一定程度的師資,來擔任開設行銷相關的課程。當時的畢業生雖然對行銷領域的認識僅限於少數學習過的知識,但在當時行銷界需才孔亟,且沒那麼多企業願意支付薪水設立行銷專職的年代,當時的畢業生只要夠積極,就有機會找到工作。
當國內產業發展越來越成熟,像是連鎖品牌的總部、上市櫃公司,甚至是大型的非營利組織,都需要更多專業而且專職的行銷人才時。當廣設大學以及技專院校升格成科技大學,也讓學校的科系競爭進入了大爆發時期,許多科系為了更容易招生,將系所名稱改為與行銷相關。
其中尤多的是「行銷與流通」相關科系,行銷專業的課程也大量增加,讓有興趣學習的大學生們,可以具備更完整的知識與概念,也替國內大量擴充了許多行銷人才,並且因為行銷工作的普及化,也讓更多連中小企業都開始設立了行銷部門及職位,為企業建立品牌的概念打下更好的基礎。
當企業更重視與消費者及社會大眾溝通時,擁有相關學位的畢業生,就佔了相對優勢,包含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傳播相關科系,都是為企業培養行銷傳播人才的重要搖籃,甚至不少廣電、新聞科系的學生,也在就業時會選擇像是公關或媒體任職。
再來是由學校社團而發展出來的機會,在大專院校就學時期,在社團裡擔任社長幹部,人格特質多半具有願意互動、執行力及領導能力的學子;社團的類型從救國團、康輔社、戲劇社甚至是系學會、學生會中,反而更能找到具有從事行銷人特質的對象。豐富的社團經驗能夠讓他們有機會進入行銷領域嘗試並適應這些新鮮而具挑戰性的工作。
回到私校招生嚴重缺額的問題,可能導致產業與學校教育的斷層更明顯,以及原來大學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出現了銜接的問題。在數位時代中,越早透過實習的機會,就越能讓學用之間的落差減少,而這也是不少私校的老師,更願意為學生和產業所做的事情。
畢竟不同思維和能力的學生,必須在多元文化的學校才能培養,更何況不少工作更重視的是直接進入職場的養成,雖然能進入國立大學就讀也是好事,但在職場中仍然有許多的工作與創新,是需要不同的教育培養方式。這時我們就必須慎思,如何讓實務型的私立學校也能存活下來,才是對整體的產業發展和人才養成最有利。
敬邀參加111年08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