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趨勢下 保管機構的新角色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林丙輝、林聖傑(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助理研究員)
隨著2015年聯合國提出永續發展目標以來,永續投資已成為全球資產管理重要顯學,而歐洲作為永續投資較為成熟之市場,從初期各國永續標籤和揭露標準之多頭馬車,至歐盟陸續訂定「分類規則」(EU Taxonomy Regulation)及「永續金融揭露規範」(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逐步統合其金融商品永續揭露制度,並強化資產管理機構永續資訊揭露義務,舉凡揭露投資組合永續評估及投資決策等資訊,以落實永續發展目標。
發展至今永續金融概念已遍及全球市場,我國金管會亦於2021年7月發布「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相關主題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之資訊揭露事項審查監理原則」,要求國內投信事業發行ESG相關主題基金,能有一致性資訊揭露格式,並強化此類基金公開說明書在ESG投資方針揭露事項之完整性,以強化投信事業永續資訊揭露義務,並逐步提升永續金融監管力道,藉以推進永續發展目標之達成,故如何落實永續資訊揭露,已成為各國資產管理業者急需面對之課題。
當今世界各國基金業務蓬勃發展,基金資產規模也日益龐大,保管機構雖可受益於保管資產規模增加而獲利,然實則因全球保管市場競爭激烈,保管機構為吸引資產管理機構委託保管資產,進而產生規模經濟達降低經營成本之效,遂傾向調降保管手續費率吸引客戶委託保管資產,即使保管費收入雖有成長,然增加幅度卻未如預期。
另隨著國際資金流動頻繁,基金投資標的與基金受益人不再僅限單一國家或地區,跨境投資成為資產管理全球化之必然現象,然亦伴隨產生基金管理上之困難,如各國基金監理法令遵循、交割結算、風險管理、外匯交易,以及跨國基金受益人股務作業等問題,皆增加資產管理機構對基金管理之難度。
保管機構為因應前述市場競爭與跨國投資所生之困境,遂積極拓展核心保管業務以外之其他加值服務,藉以在競爭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並協助客戶辦理跨國投資相關遵循及行政業務。從而保管機構角色漸從單純保管資產之被動角色,轉為較具積極性之協同輔助角色,輔助資產管理機構進行投資分析與決策。
投資組合之永續分析及決策,非如傳統基金淨值計算與投資組合分析,多採單一確定資訊作為判斷基礎,意即投資分析常利用股價走勢、預期報酬及平均數作為判斷基礎,而目前永續投資揭露及商品分類規範多係由各國或特定區域所制訂,可想而知各市場永續揭露規範將有所不同,且國際間永續評比機構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各機構評比結果亦有分歧,故對資產管理機構而言,在進行永續資訊之分析、應用及遵循上,將較傳統投資分析更為複雜。
而保管機構在國際永續金融發展趨勢下,基於其深厚保管經驗、跨國合作網路及金融科技實力,透過專業分析團隊及系統之建置,將各項繁雜且歧異之永續資訊,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及機器人學習等機制,將各市場永續資訊進行整合與分析應用,轉型成為「永續資訊整合服務提供者」之角色,從而資產管理機構得與保管機構合作,進行各項永續投資組合評估及決策,以符合當前國際永續金融監理之規範。
敬邀參加111年06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