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消一體兩面 通膨的向上螺旋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羅軒澔(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美國6月通膨成績單攤在大眾眼前,不僅高於原先市場預估8.8%,更是達到40年歷史新高的9.1%,去年不斷保證「充分就業、降低通膨」的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在今年6月承認對通膨產生錯誤的預期,她表示:「我在當時沒有完全意識到能源價格、食品價格和供應鏈瓶頸,給經濟帶來嚴重影響」,連美國財政部長對短期經濟狀況無法做到精準預測,長期來說就更加不確定。
人性比物理更加難以預測,往往未預期到的事才最具影響力,因此牛頓也留下這句經典名言:「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卻無法計算人類瘋狂的行為。」
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曾表示我們對於「通膨預期」目前仍了解有限,但我認為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所提出的「雙因子理論」可作出解釋,人具有動物生存本能意識,為了活下去,必須透過勞動換取薪資,因此勞動是保健因子;另一方面得到薪資就多了很多選擇,在法律及金錢許可下,你可任意購買喜歡的任何東西,透過消費得來成就感就是激勵因子,消費者會擔心物價是因為你必須勞動才能得到你所想要的物品,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既是消費者,也是勞動者,因此「勞動我」和「消費我」形成「勞消一體」概念。
對突如而來的通膨,勞消並沒有十足把握可以抵禦此風暴,進一步產生「不確定心裡」與「通膨預期心理」,嚴重時還會產生「搶購潮」及「替代品」問題,通膨使「實質購買力」下降,雖然有一派認為通膨會推升薪資所得。
但事實上工資上升幅度與速度遠不及通膨,勞工因「買不起」向企業主申請加薪,若勞資雙方談判破裂就會造成罷工的社會議題,使經濟陷入更嚴重的衰退,如果企業主同意加薪,導致工資成本的上升,促使商品服務的價格又提升,最終造成「通膨螺旋型上升」與「通膨自我實現」。
那無法預期的通膨問題該如何避免呢?這問題也困擾著經濟學家多年,也導致眾多學派的產生,每次發生經濟問題時,「凱因斯主義」都會再度被搬上檯面,訴說著政府該如何干預市場。比起預測與解決方案,我認為更要防範未然,比爾蓋茲也針對疫情提出我們應該要及早行動,會不會到來沒人知道,企業與勞工對抗通膨,應該要將資產多元分散,達到多角化經營目的,統一集團旗下就分散於不同領域,如同羅董所說「未知的不確定性」會讓大家無所適從,為了防止這種不確定性,必須提早做出預防,並在下次做出快速且有效的對策。
敬邀參加111年07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