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對上半導體 誰勝出?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李武忠、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金磚五國(BRICS)俄羅斯、中國大陸、巴西、印度和南非,多年來一直躋身全球成長最快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之列,其成立宗旨主要在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並促進開發中國家的話語權,希望創造出有別於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
金磚五國以開發中國家為主,人口合計32.3億人占全球的4成多,經濟規模達23.5兆美元,占全球GDP的24%,全球貿易的16%,估計有4兆美元的外匯總額,經濟實力不容小覷。一直以來金磚國家在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合作、金融合作、氣候變遷、綠色發展、數位經濟等領域已經展開合作(例如在印度設立金磚國家農業研究平台BRICS-ARP),並將成立流行病預警系統。
尤其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和應急儲備基金(CRA),為金磚國家展開實質性合作提供了資金支持(新開發銀行已在新興國家資助了價值約300億美元的項目),並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畢竟鼓動分裂對抗只會拖緩全球經濟成長的腳步,只有透過溝通與合作,才是避免危機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最佳途徑。
誰能掌握糧食,就能掌握全人類。從俄烏戰爭再度驗證,糧食安全既是民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更是國安問題。由於這五國擁有豐富的氣候、環境、土地、漁業等自然資源,全球大約三分一糧食產自金磚五國(俄羅斯為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農業總產值佔世界總產值的一半以上,2021年金磚國家對外的農業貿易額高達5,883億美元,對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具有戰略重要地位。
金磚國家更是一個重要的農業市場,其中中國是最大的進口國,佔金磚國家農產品進口總額的68%,其次是俄羅斯(14%)、印度(10%)、巴西(5%)和南非(3%)。開發中國家想要實現農業成長,擺脫貧窮,需要對研發進行龐大的投資,而這五國都擁有強大的農業研究體系,可以幫助開發中國家解決技術性問題,也有制定農業政策,加強全球糧食安全,改變農村社會和生計的實質經驗與能力,已成為開發中國家的領導力量。
金磚國家在農產品貿易方面的合作空間廣闊,當前金磚國家的農業投資也不斷在增加,其中創新、互聯網+農業、和數位經濟,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尤其電子商務合作,已成為推動金磚國家農業發展和貿易的重要力量。未來金磚五國在農業技術創新,農產貿易擴大流通,農業人才的培訓和交流,更具韌性的糧食生產系統、提高糧食品質和安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補及合作空間(中國是巴西豆類、牛肉和雞肉的最大買家,每年進口大豆中約46%來自巴西)。
若能進一步擴大並深化農業合作,例如共建糧食倉儲與物流體系,來提高共同應對國際糧食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快農業生產和技術合作,提高這些國家穀物、大豆等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供應能力;透過多邊貿易合作、產業投資等形式,拓展國際糧食供應網路等等,不僅可以應對極端事件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產生斷鏈的風險,也有助於全球糧食安全治理。
金磚國家具有重要的全球影響力,尤其農業合作將繼續為應對後疫情時代,全球糧食危機作出重要貢獻,未來合作將擴展到其他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目前正在努力建立一種新的全球儲備貨幣。
亞洲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焦點,而美中已展開全面競爭甚至對抗,儘管金磚五國表明不願意搞集團對抗,然而在全球經濟格局已經發生改變且國際衝突加劇的現實下,金磚集團能否透過糧食掌控來和以美國為首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旨在「有效反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重點放在制訂數位經濟規則,確保安全和有彈性的供應鏈等)相抗衡,可視為是「糧食」VS.「半導體」的交鋒, 兩集團爭鬥誰能勝出,各方看法分歧,時間將給出答案,不妨拭目以待!
敬邀參加111年07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