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元國際油價再現?
來源:工商時報網
近日國際油價明顯上行,主因即是烏克蘭地緣政治衝突擾動,致使國際兩大指標油價布蘭特原油(Brent)及西德州原油(WTI)雙雙漲破90美元/桶大關,創2014年以來新高,加以目前恰處在北半球進入冬季取暖用油旺季、美國受到暴風雪侵襲等多重因素下,市場分析師紛紛預測油價漲破百元機率大幅上升。
俄烏局勢之所以讓國際原油市場如此敏感的原因有三:首先,俄羅斯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及出口國之一(和沙烏地阿拉伯並駕齊驅),每日產量超過千萬桶,約佔全球10%。一旦戰事爆發或將影響到俄羅斯原油生產,也可能因運輸困難或軍需用油增加而導致出口量減少。當然,俄羅斯經濟對能源的依賴甚鉅,使執政者或將對全面熱戰有所顧慮,但目前僅僅透過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兵力,就能對全球能源市場造成嚴重威脅,進而使政治對手承壓,自不失為可用策略。其次,俄烏衝突加劇也令市場擔心俄羅斯經由烏克蘭出口至歐洲的油、氣管會因此癱瘓,進而造成歐洲地區能源供給短缺,透過替代效果推升油價。由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產能受疫情拖累,即使是產能最豐的沙國,備用產能也僅在百萬桶/日左右,亦即現今全球沒有立即足夠的備用產能,能夠替代俄烏開戰造成的原油供給缺口。
第三,倘若戰事果真爆發,揚言不直接參戰的美國可能會對俄採取外交或經貿制裁行動,如聯合盟國對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實施制裁或出口管制(如阻撓俄方取得相關設備,藉以減少產量),或迫使一些俄羅斯原油買家尋找其他的供應來源,造成當前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失衡加劇。
前述市場對俄烏衝突的擔心,自然會反映在國際原油期貨價格走勢,以及原油遠期期貨曲線(CCRV)的變動上。如2月11日白宮呼籲美國公民撤離烏克蘭當日,布蘭特原油期貨CCRV不只短線斜率加大,且整條CCRV較前月大幅上移,既反映短期原油供不應求情緒加深,更顯示市場對長線油價的預期也同樣上升了。尤其是自詡可將國際油價調控在合理區間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未在近日油價驟升之時,藉由增產抑制漲勢,抑或其根本沒有相應能力在短時間內補足市場需求缺口,讓市場對OPEC+未來供給量增加的預期再度下調,令原油CCRV曲線大幅度的上移。
確實,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國際油價因各國封鎖措施導致需求量銳減、油價大跌(一度出現負油價),乃至於之後疫情對全球供給面帶來擾動,且運輸成本飆升等情形出現時,OPEC+的減產策略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使這波原油的多頭行情延續兩年。其間,縱使國際油價一路上破70美元/桶、80美元/桶等關鍵整數關卡,OPEC+也仍舊按兵不動。直到近期俄烏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國際油價上破90元/桶,甚至將再見百元油價時,OPEC+才於2月2日決議自3月起調升產量配額每日增加40萬桶。問題是,由於部分成員國或因長期投資不足,或因疫情對原油生產供應鏈造成衝擊,再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如利比亞)、異常氣候干擾(如伊拉克、奈及利亞)等影響,使該等國家無力快速增加產量以達配額,連帶讓OPEC+調節當前高油價的能力恐有限。
此外,在國際油價上看百元的期待下,近幾周美國頁岩油產量雖微增,但當前美國聯準會飽受通膨高漲壓力,升息循環啟動在即,使頁岩油業者難以複製2014年國際油價百元之際,受惠於聯準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得以取得低廉且大量的資金投入頁岩油探勘與開採之盛況。相形之下,伊朗核協議的達成與否,恐成為短線原油供給能否顯著增加的關鍵因素。尤其是美國在去年末釋放5,000萬桶戰備儲油,仍無助平抑油價下,未來或將加快進行伊朗核協議的步伐。雖說市場預估,即便伊朗原油解禁,短時間內產量也難回巔峰,但每日仍有近百萬桶產量的挹注,可望舒緩原油供需基本面的緊張。
展望國際油價,今年初世界銀行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4.1%,高於長期平均水準,而近期公衛專家們紛紛表示高傳染力的Omicron變種病毒致病率低,加以各國疫苗施打覆蓋率已達一定水準,全球許多國家相繼宣佈與病毒共存。在防疫限制逐漸減少甚至全面解除下,短期內原油需求的增長仍會持續。惟前述俄烏地緣政治衝突、OPEC+產能增長緩慢…等掣肘原油供給的因素仍在,使國際油價仍可獲得不小的支撐力量,續處多頭格局。至於,短期內油價百元警報能否解除,端視俄烏衝突走向而定,若能透過國際外交手段解決衝突自然是最好的情境;如兩國對峙持續,各界就只能寄望於OPEC+產能的提升、美國頁岩油的增長,以及伊朗原油早日回歸,多少發揮一些減緩國際油價漲勢的力量了。
敬邀參加111年2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