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綠色金融平台 打造淨零轉型關鍵引擎
來源:工商時報網
「資金是企業的血脈,也是產業走向綠色轉型的關鍵引擎。」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指出,為了協助產業發展綠色金融,工研院提出「永續淨零」方案,也就是,以工研院整體能量推動淨零產業,以工研院創新科技與綠色金融平台為主軸,確保資金真正投入淨零關鍵技術,並整合政府、金融和工研院三方能量,協助企業整合技術、政策、市場和財務四方面投入淨零轉型。
臺灣中小企業眾多,每家企業都有減碳需求,金融業者有綿密的客戶服務網絡,是落實減碳的重要夥伴。工研院透過與各個金融機構合作的方式,為企業導入溫室氣體盤查、淨零技術,也協助金融機構發展綠色融資方案和永續金融商品,讓淨零解方擴散企業,帶動投資,達到實質減碳功效。
與工研院合作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法金商銀產品處處長蕭志鵬表示,金融機構有眾多客戶,如果單靠銀行自身力量,無法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也因此,去年中國信託率先與工研院合作,共推「355減碳計畫」,包含三大淨零資源、五大行動方案和五大執行步驟,為企業客戶提供碳盤查、減碳技術和轉型資金等資源,協助客戶達到淨零永續。
臺灣碳權交易所協理朱嘉文表示,當企業減碳到無法再減時,即需要透過購買碳權方式以達碳中和之目標。臺灣碳權交易所於2023年8月成立,其任務就是促進碳權交易,驅動碳權有價,「當碳權有價之後,將有助於激勵企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進一步培育我國低碳科技創新產業,達到與國際接軌,為淨零轉型鋪路。」
針對未來臺灣收取碳稅問題,跨足碳權交易的美國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大中華業務開發副總監陳淑敏建議,在思考碳稅、碳費時,「不要把它當成tax(稅)或fee(費),而是要從碳經濟的角度來看,因為碳覆蓋的是全面性議題,包含碳外交、碳經濟、碳金融、碳競爭力、綠色產業等,如果太專注在數字上容易失焦。」他建議臺灣可以參考其他國家作法,找出最適合臺灣發展碳競爭力的方式。
今年4月中,美國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德國萊因、台積電、中華電信、研華、中鋼、中興電工、達明、南寶等重量級業者齊聚一堂,他們全都為了「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而來。
臺灣接軌國際邁向2050淨零排放,產業轉型刻不容緩,需要更有系統性、全面性的淨零策略。工研院舉辦第三屆「ITRI NET ZERO DAY打造淨零時代競爭力論壇暨特展」,集結國內外產官研機構,及全臺24家公協會共襄盛舉,探討淨零挑戰與機會,找出臺灣邁向永續的成功方程式
在臺灣邁向淨零轉型的關鍵時刻,工研院除了在現場展示淨零技術能量、攜手產業減碳成功案例等超過30項淨零技術與服務外,也匯集國內外產官研,一同為臺灣淨零路徑提出建言,不只現場反應熱烈,線上參與人數達1.1萬人,顯見各界對於淨零排放的迫切需求。
總統府資政沈榮津表示,淨零排放已是全球各國趨勢,政府也規劃可行的節能措施與路徑並落實執行。工研院已有許多節能、減碳的技術解方,是臺灣邁向淨零時代的領頭羊,以科技力展現實績,未來希望在工研院的帶動下,有更多企業與產業共襄盛舉響應淨零、推動組織永續發展。
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指出,工研院自2021年成立淨零永續辦公室,迄今不間斷提出淨零排放解方。此活動已邁入第三年,已獲得產業及社會廣大回響。為掌握下一波淨零應用的氫能新商機,論壇率先倡議打造氫能創新平台,號召多家氫能上中下游業者及公協會,從生產供應、基礎設施、應用領域,帶動氫能產業聚落發展。
同時,與金融機構合作共創綠色金融科技平台,鏈結全臺超過40家金融機構與信保基金,協助新創與中小企業以淨零相關專利獲得銀行綠色融資,並從技術面、人才面、專利面、資金面等,提供產業全方位淨零策略顧問,提升產業淨零競爭力。
此次論壇也規劃五大主題,從「企業所需要的淨零方案服務與綠色金融」、「產業淨零轉型策略顧問」、「新世代氫能源」、「低碳製造,智慧力再提升」、「產業低碳、循環、永續新技術」等面向,邀來各界專家對談,分享如何投入減碳行動,厚植淨零轉型競爭優勢。期許工研院做為經濟部及政府重要的產業化推手,運用臺灣傲人的半導體與數位產業優勢,充分發揮綠色科研實力,帶領產業邁向淨零轉型。
敬邀參加113年05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