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陸台商經貿網,定位為大陸台商入口網,提供豐富的兩岸經貿資訊

  大陸台商經貿網
發行期數:第 942
發行日期:2024/10/11
  取消/訂閱電子報 回官網首頁
 


:::
本日焦點 Today Focus

強化金融競爭力 樂見更多金控整併案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在9日股東臨時會通過兩家金控換股合併案,讓一路走來曲折的「新新併」可說撥雲見日。這也是2022年富邦金和日盛金合併案之後,首見的金控合併,顯示金金併雖不容易,但也非寸步難行,後續若帶動更多金融合併案,有助提升台灣金融業競爭力,相信是市場所樂見。

  台灣一直存在金融機構家數過多的問題,從1991年開放新銀行時,一次發出15家銀行執照,到2001年開放金控時,一口氣又成立16家金控,造成金融市場高度競爭。加上不論是銀行或金控,多數產品線都十分相近,肉搏戰下要爭取高獲利其實極為不易,也因此常有人形容金融業是「操賣白粉的心、賺賣白菜的錢」。

  合併是解決金融機構家數過多最好的辦法,除了可以降低過度競爭下的殺價行為、避免類似卡債風暴等事件再度發生,合併也有助提高金融機構規模,也就是能有更大的拳頭可以向外發展,這也符合政府一直強調台灣金融機構要打世界盃、希望打造台灣成為亞太資產中心的政策方向。

  話雖如此,台灣金融整併在2010年二次金改弊案後,腳步整個慢了下來,甚至幾近停擺,這讓台灣金融併購陷入逾十年的黑暗期,除了零星的外銀或保險出售案,金金併似乎成為市場禁忌話題,更不要說涉及公股金融機構或金控的公公併或是公民併,整個市場可說沒有人敢越雷池一步。

  不論是兩年前富邦金合併日盛金,乃至這次的台新金、新光金合併,固然還沒有到「領頭羊」的地步,至少代表已重新打通金金併的任督二脈,除併購當事金控的業務版圖可更完整、規模更大,更重要的意義是希望帶動接下來台灣金融市場可進一步整併,甚至能把併購方領域拓展到泛公股金控。

  「兵在精而不在多」,過去台灣企業的思維常停留在打群架,但若把台積電的經驗套在金融機構,能有一個領頭的大型金控,可能遠比十幾家與國際規模相比半大不小的金控相互競利來得更好。特別是相較民營金控,公股金控多數只靠銀行單一引擎,說白點就是進化一點的銀行,未來尋求整併或許才是更好的出路。

  金管會早在幾年前即認為台灣金融業要更好,就必須擴大規模,但對於金控併購,卻又常瞻前顧後。經歷這次「新新併」的實例操演,金管會未來應可更積極推進金金併,同時也要完善合意與敵意併購並存時的法律規範。

  由於台灣幅員太小、金控又太多,這對台灣的競爭力十分不利,唯有金控透過整併取得一定規模後再求進步,才是正道。也因此,規模對於金控而言,絕對是重中之重。當然,金控也不能只看規模,必須同時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也就是要賺錢,包括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和資本報酬率(ROA)都必須對得起規模,這樣才是有意義的「大」而不是虛胖。金融業身為高度控管行業,拿民眾的錢做生意,相關風控自然更不能放鬆,這部分就應由主管機關監督財務和資本水位的達標度。

  不論是富邦併日盛或是這次的「新新併」,除了擴大規模和資產排名,也都發揮合併互補綜效,例如日盛金可讓富邦金的證券業務更強大,「新新併」則是台新金在銀行端和新光金在壽險端各有所長,「新新併」若能順利整合,另一優勢在於新存續的金控除了有壽險強大的長期資金,再配合銀行短期資金,運用效能勢必更上層樓。

  至於先前有人質疑金金併是否可以1+1後大於2,平心而論,就短期來說,沒有任何合併案可以做到這一點,只要能達到1+1後大於1其實就已經划算,但長期若合併雙方經過業務、據點、客戶、企業文化等磨合消化期,用更大的規模賺更多的錢,絕對不是難事,只是加乘效果需要時間才能顯現。

  金金併當然不是百利無害,但只要沒有人謀不臧,一定是利多於弊,最重要的是,主管機關不應把金金併視為洪水猛獸,不論是民營或泛公股金控乃至於金控以外的金融機構,主管機關應有作為是順水推舟,只要彼此郎有情、妹有意,市場金融併購案愈多,反而是提供民眾更好的選擇,沒必要橫加阻攔。

  「新新併」不僅象徵台新金和新光金「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經過20餘載終於將在山頂會合,市場更希望的是可因此案帶動更多的金控為擴大規模而併購,也讓主管機關逐步驅散十幾年來的二次金改心魔,早日讓市場能再現公民併、公公併,讓台灣金控業有進階轉型的新契機,進而推升金融業乃至台灣資產管理競爭力。

敬邀參加113年10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最新訊息 Latest News 更多最新訊息
*中國新聞網:加力落實增量政策多措並舉“拼經濟”
2024/10/11
*巴士的報:證監會讉責及罰款兩家期貨公司未遵從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集資規定
2024/10/11
*中時新聞網:陸證監會持續推動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落實落地
2024/10/11
*中國新聞網:「央媽」「財爸」聯手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2024/10/11
*新浪網:國慶期間浙江全行業用電量96.5億千瓦時年增3.1%
2024/10/11
*中國新聞網:地方國營企業資產總額8年成長96.8%
2024/10/11
*新華網:一攬子利好政策落地,樓市「銀十」開局回暖
2024/10/11
*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
2024/10/11
 
活動/會展 Events & Exhibitions 更多活動/會展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26 從經營策略制定績效管理制度
2024/10/26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15 績效制度建立與管理
2024/10/15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23 績效考核制度設計與運用
2024/10/23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17 績效管理與人才發展計劃
2024/10/17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20 教育訓練規劃執行與成效評估
2024/10/20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12 人力資源盤點與召募任用法律規範
2024/10/12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19 大數據對HR的策略思考及改變
2024/10/19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10/20 HR各項規章制度規劃與流程設計
2024/10/20
     
     
台商產業訊息 Taiwan Industrial Information 更多台商產業訊息
*馬祖日報:漁業署北竿午沙海域放流紫海膽苗
2024/10/11
*Peopo公民新聞:曾為全臺礦產量第一 猴硐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用生挖出台灣的經濟奇蹟
2024/10/11
*ETtoday新聞雲:油價再降! 下周汽油每公升估便宜0.1元
2024/10/11
*經濟日報:農業部因應極端氣候挑戰 續行韌性農業
2024/10/11
*好房網NEWS:台中就博會10/12登場 薪資上看7.5萬
2024/10/11
*聯合新聞網:工會:運價透明 有利外送員
2024/10/11
*聯合新聞網:科技領域教師荒!學生欲投入科技業、不願執教鞭 大學逆向思考教育學院輔系資工
2024/10/11
*新唐人亞太台:提前破紀錄!台灣前9月對美出口842億美元
2024/10/11
 
大陸產業訊息 China Industrial Information 更多大陸產業訊息
*中國經濟網:9月份大陸物流業景氣指數環比回升
2024/10/9
*人民網:「鏈」接全球 鞏固拓展大陸中間品貿易優勢
2024/10/9
*中國經濟網:全大陸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5%
2024/10/9
*人民網:金融服務下沉 助力鄉村發展
2024/10/9
*中國經濟網:國慶假期大陸內遊客 出遊總花費超7000億元
2024/10/9
*中時電子報:陸地方建築企業欠款加劇 央企也不例外
2024/10/9
*香港新聞網:全球“燈塔工廠”名單出爐 近六成來自大陸
2024/10/9
*中國經濟網:寧夏擦亮枸杞產業金字招牌
2024/10/9
*聯合新聞網:雲南野生菌 衝出數百億人民幣大產業
2024/10/9
     
     
 
     
     

台商品牌館  |  台商故事館  |  台商人物館  |  台商企業館  |  台商協會館  |  焦點  |  新聞  |  交通  |  投資  |  機構  |  生活  |  台商產業  |  大陸產業
版權所有 © 20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委託單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執行單位: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製作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 台商服務窗口專線:02-23975955 (上班時間:平日9:00~18:00) 台商張老師:02-27563266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台商服務中心:02-27151995 緊急聯繫專線:02-27129292 (24H) 大陸配偶關懷專線:02-2718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