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高籬到錙銖必較的美中對抗
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文/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3月美國宣布根據301條款調查結果,將對由中國大陸進口,約340億美元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中國大陸之後也對幾乎等值美國進口品課徵報復性關稅,可視為美中貿易戰的啟始,迄今已超過六年。這期間大多是以美方率先制裁,中國大陸則是屬於被動因應。在2020年1月川普政府時期雙方還簽署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大陸幾乎是配合美方要求改善,雖然大陸並未完全兌現其承諾,但由美國主導的本質並未改變。
拜登政府仍將中國大陸視為美國最大的國安威脅,大致仍延續川普制裁中國的政策,甚至指出大陸在綜合國力上是全球唯一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不過在做法上,與川普政府並不相同。
拜登政府認為川普與中國大陸全面脫鉤的做法並不可行,而主張「精準脫鉤」的「小院高籬」模式。將制裁中國大陸重點放在半導體、人工智慧、5G及生物科技等尖端科技領域。即在所謂「小院」下,建構更嚴密、更強力封鎖的「高籬」措施,以壓制中國大陸成長的「掐脖子」策略,美國還要求盟友共同執行此政策。而對於「小院」之外的其他領域,美國則較少限制,甚至還宣稱在小院之外,雙方存有寬廣合作的機會。
不過中國大陸則不接受此論點,認為美國如何自圓其說,也改變不了違反國際經貿規範的事實。中國大陸也展開反擊報復,例如利用其國內法查察在陸美國企業,產生寒蟬效應,引起美國強烈抗議。另外也限制關鍵原料出口,以及擴大貿易防衛措施的實施,但廣度及力道均不及美國。
美國近來開始調整「小院高籬」方式,美國不滿中國大陸將國內生產過剩的產品狂銷全球,所以強化對大陸的經貿制裁。例如在5月宣布對大陸進口的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多項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這些產品並非屬於高科技領域,但大多是屬於中國大陸成長較快的項目,與遏止大陸技術擴張無關;美國無法接受在「小院」之外中國大陸所取得的貿易利益,必須對中國大陸採取所謂「大院高籬」的更全面性限制。
美國理由是中國大陸在大幅非法補貼產業下,企業將生產過剩,具成本優勢的產品低價出口氾濫全球,形成不公平競爭。中國大陸則反擊美國才是違反國際經貿規範,最近還彙整出版美國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措施。
最近拜登政府又宣布準備修改小額免關稅的進口規定。根據美國的最低限度豁免(de minimis)原則,允許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包裹免稅。此措施行之已久,但是美國指責中國大陸電商卻利用此一漏洞,小額產品大量出口美國,不但助長大陸電商擴張,也造成美國稅收損失,更衝擊到美國國內電商,所以必須加以阻絕。美國對中國大陸可說是錙銖必較,制裁措施擴及到更細的項目。
美國目前總統選舉白熱化,而民調也顯示大多數選民支持川普對中國大陸採取更強力制裁的政見,此有助於鞏固川普抗中形象,對選情有加分效果。拜登政府在大選前加碼對中國大陸制裁,除了展現有效因應經貿情勢變化外;在目前中國政策成為選戰主要焦點下,也必須營造民主黨制裁中國大陸絕對不落人後,大選前美中經貿對抗並沒有和緩的跡象。
敬邀參加113年09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