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三新」政策下臺資企業的經營策略
來源:海峽交流基金會
文/石賜亮(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名譽理事長、臺商張老師)
大陸為了有效的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發佈了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三新」戰略方向。這些內容包括了鼓勵對於新興技術產業的應用,進入新商業推廣與服務型態及交易的數位化領域,並以互聯網整合行銷和供應鏈的效能。其目標在於刺激傳統產業的轉型動能,以調整經濟發展的結構,加速邁向數位經濟和高新技術的成長,期望提高在國內外競爭環境中的優勢。
雖然對於這個新趨勢的達成,需要多少時間?推進的速度快慢的程度,仍有待後續的觀察。然而,面對這種新情勢的形成,對於在中國大陸的臺商來說,又是一項經營能力的挑戰,必需面對並採取以下相對應的策略,以期在趨勢中掌握機遇,創造繼續生存發展的條件。
一、啟動企業組織改革再造
回到新的起點,以對應「三新」的發展建立新的組織,以靈活對應為重點,達到敏捷性的組織功能。盡可能採取扁平化,使決策流程因縮短而增加效率,促使團隊提升協調與創新的能力,因而增強對市場的回應速度和競爭力。
二、培育和吸引專業性的人才
對於原有的員工,推動常態化的學習性組織,加強員工學習新知,以及建立創新意識的認知和能力的發揮。尤其對於「三新」政策中,「新產業」的項目所提到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 ... 等新興產業的應用。「新業態」所提到數位經濟所形成的新興商業型態,與服務方式的創新機會。以及「新商業模式」中,利用互聯網技術,整合供應鏈管理,達到客戶直通製造 ... 等模式,進階傳統產業數位化升級轉型的境界。
另外,引進專業的人才加入組織,融入團隊,帶動與激發創意並形成共識,也是快速進入狀況的方法。
三、智能技術的應用
對於生產製造業而言,將所有的製作工序分解之後,重新檢驗流程的效率化,那些工序可以藉由智能化製造的建置和應用,提升品質並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而在商務行銷推廣方面,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運用,推動線上交易業務,以提高效能,推升營業績效和市場的競爭力。
四、積極擴展商機與規模
在內需市場方面,電商平台的建置和應用,與原有實體通路的搭配互補,以深入消費族群。同時,透過數位化分析,也可以針對特定消費族群,透過電商強化定時、定點、定群,將個別市場和不同消費群,推動精準行銷。對於擴大行銷範圍和提升績效,創造突破性的效果。
對於海外市場的推廣,除了北美和歐盟之外,進入東協各國市場,以及目前跨境電商平台的應用,產品銷往非洲等新興國家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另類發展的商機。一旦「客戶直通製造」的風潮形成,龐大的商機將不容小覷。
五、尋找合作結盟創造商機
基於成本的考量與風險的降低,在不同的新市場,尋找當地已建立基礎的企業,以互補雙贏的概念,進行合作結盟。如此可以即時結合當地資源和行銷渠道,迅速的進入市場,把投入成本和風險降低到可控制的範圍,也是一個合理的考量。
企業在每一個成長的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機會和挑戰。一旦落伍,也會面臨競爭力不足而被淘汰的命運,這是很嚴肅和現實的問題。誠如張忠謀先生在「器識」的書中講過「即使在最壞情況發生時,也要輸得起」來度過難關。至於如何取捨,經營者總是要評估自己是能耐和實力,進行執行策略的抉擇。
敬邀參加113年11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