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企動向給臺商的啟示
來源:海峽交流基金會
文/ 洪清波(橋投資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臺商張老師)
一、前言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adio FranceInternationale,簡稱 RF)於2024年5月10日題為「歐洲企業對華投資意願降至歷史最低點」的文章指出,中國大陸歐盟商會週五公佈一項調查顯示,隨著企業尋求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並轉向東南亞和歐洲,中國大陸作為最佳投資國的地位正在喪失。恢復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信心需要數年時間。中歐關係一向不錯,歐洲更是中國大陸試圖達成「脫美」目標的戰略重地。如今歐企降低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這些轉折將帶給臺商什麼警訊,臺商該如何因應,本文僅略抒拙見,提供臺商參考。
二、RFI 文章摘要
1.今年早些時候,只有13%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大陸視為投資的首選目的地,是自201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準,低於2021年的27%。
2.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2023年在中國大陸做生意變得更加困難,這是自2014年首次提出該問題以來的最高比例。建築行業的情況尤為嚴峻,他們表示,隨著中國大陸房地產危機導致建築活動放緩,競爭環境更加有利於中國大陸本土的競爭對手。
3.從德國總理蕭茲到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已有多位外國領導人最近幾周向北京抱怨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受到不平等待遇。
4.歐盟和美國加大對中國大陸貿易和經濟行為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對中國大陸工業產能過剩,以及試圖通過向全球市場充斥廉價產品(包括電動汽車和鋼鐵)來重振其經濟增長的做法,表示不滿。
5.超過三分之一的歐盟在華企業表示,他們看到各行各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中建築和汽車行業最為突出。他們將此歸咎於對國內產能的過度投資和中國大陸國內需求的不足,認為產能過剩壓低了價格,增加了大陸的競爭壓力。
6.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總統馬克宏5月6日敦促正在巴黎進行國事訪問的習近平確保與歐洲的貿易更加平衡,但中國大陸領導人在訪問期間沒有做出重大讓步。
7.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在巴黎與習近平會晤後,歐盟準備部署所有可用工具來捍衛歐洲經濟。
8.調查顯示,中國大陸當局模糊的規則和不可預測的法律環境仍然是最大的管理障礙。金融服務企業最關注的問題是與數據相關的法律。
三、臺商警惕因應之道
1.誠如RFI文章說的,「中國當局模糊的規則和不可預測的法律環境仍然是最大的管理障礙」。營商環境不好,勢必衝擊外商投資意願與效益。
2.調查顯示,歐洲企業投資目的地已由中國大陸轉向東南亞國家聯盟,其次是歐洲、印度和北美。
3.今年4月26日,中國大陸國安部公佈《國家安全機關安全行政執法程式規定》及《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式規定》,上述《規定》將於7月1日實施。根據《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得「依法」隨時檢查有關個人及組織的電子裝置、設施及相關應用程式、工具。《規定》加上去年開始實施的【反間諜法】及最近實施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加劇外商投資與人身安全與自由的風險。
4.根據2023年12月14日德國《商報》的資料,德國對中國大陸投資第三季度大幅下滑,創六年來最低水準,為負22億歐元。特別是德國對中國大陸股權投資大幅下降到負39億歐元。德國外長貝爾博克5月5日在澳大利亞訪問時提出警告,不要過度依賴中國大陸。貝爾博克的警告與《商報》的資料相呼應。德國是最親中的歐洲國家 之一,德國的轉變值得臺商參考。
5.歐盟的調查與忠告,德國的轉變,加上兩岸的特殊微妙關係,臺商應以「他山之石」做為戒鑑,投資中國大陸必須做好進退取捨與風險控管。
敬邀參加113年07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