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川普的半導體賭局 台灣的挑戰或機會?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洪奇昌(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大同集團福華電子董事長)
鑑於川普總統多次提及台灣的半導體關稅,加上外媒傳言台積電將資金或技術入股英特爾晶圓廠等,開春第一個月,台灣就迎來國內政經的不平靜,總統府也罕見召開國安敞廳談話,提出政府具體應對方向
其實不難剖析川普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放話的目的,除了國家安全目的之外,更多是降低美台巨額美元貿易逆差、美國產業升級、製造業回流、以及增加就業問題。換言之,提升半導體晶片關稅或投資英特爾等消息是否屬實,必須思考的是,這樣政策作為是否有辦法達到上述目的;此外,也要思考美國會有什麼工具來強迫、利誘台灣企業配合這些目的。
平心而論,實務上美國要對晶片課徵關稅難度很大,對自己國內影響更是立即且巨大的。美國由於缺乏完整半導體產業及電子代工,進口多是終端完成品,而台灣很少將晶片直接輸往美國封裝,甚至也不是把封裝好的晶片送去美國做產品組裝,反而最多的是已組裝好的電腦產品。
倘若川普對晶片課徵關稅,而不是終端產品,則對美國本土的組裝廠或封測廠相當不利,傷害的恐怕是美光這類企業;若川普瞄準的是各類含有晶片的終端產品,這範圍太廣,美國除了必須明確指出哪些產品要被課徵關稅,還要思考產品的獨特性。例如Nvidia、Apple的晶片短期內不可能離開台積電,他們的終端產品可能因關稅巨幅提高被迫移往其他國家組裝,甚至只能將關稅自行吸收或移轉到消費者。如此一來川普的目的不但完全不見成效、而且帶來負面效應。
另一方面,台積電入資英特爾晶圓廠幾乎是令人難以想像。英特爾在去年第三季已傳出將製造部門分拆的消息,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業已在當時表態完全沒有意願接手,可見這樣的合作無法創造1+1>2的利基,甚至會引起反壟斷法律疑慮,這也意味著,無論是資金挹注或是技術入股,都不是台積電會考量的,即便英特爾用很優惠條件期盼能入贅,這些晶圓廠要導入台積電的管理文化、設備、製程技術等,恐是五年以上大工程,這點從亞利桑那廠的營運規劃可以看到端倪。
目前新聞傳出的各種可能劇本、其實對美國都會產生嚴重且長遠的傷害;不僅美國許多智庫學者提出相同的疑慮,國內半導體業者也多難以置信。川普政府其實需謹慎思考、如何以互惠雙羸的有效方式,強化美台半導體產業供應鍵才是正道。
川普這樣無序錯亂、猶豫不定的時空下、其實也正是台灣的機會。我政府和企業應當緊密合作,從數據上、實務上、發展策略上,不厭其煩且主動積極地告訴川普政府必須考量利與弊,晶片問題很現實地只有「台灣強,則美國強」這樣的選項。
此外,政府應彙整企業投資狀況,仿照日本提供美國一份投資大禮包,強調台灣是協助美國產業升級的最佳夥伴,這樣的安排能讓川普有「帶回就業和經濟成長」的政績可宣傳。當然,也要表達我們對美政府的期待,如台美貿易協定、避免雙重課稅等。
其次,關於貿易順差,若仔細推敲美國前貿易代表萊特海澤的言論,「川普並非不接受順差,而是希冀合理且公平的貿易,還有未來實現平衡的方法」。台灣對美國的順差問題,配合全球半導體供應鍵的建構、及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再啟,其實是有相當合理的討論和詮釋空間。
最後,鑑於川普將晶片與國家安全掛鉤,台灣應適度增加國防相關預算,並且強化供應鏈安全合作,讓美方理解「台灣的安全即美國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台灣願意為自身的安全負起更大責任。
敬邀參加114年2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