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川普2.0,重組供應鏈,擴大創新創業動能
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
川普2.0的衝擊,已從本季正式展開。在2025年4月3日凌晨,美國公布對各個貿易逆差國預計課徵的進口關稅稅率,中國34%、台灣32%、越南46%,且這些關稅將是「上限」,後續如何調整,美國將看各國經貿政策與產業如何回應,再做調整回應。老實說,要能有底氣的回應川普2.0,得像台積電那樣擁有全球的關鍵市場地位及研發創新實力;台積電對川普2.0的成功回應,除顯示須順著川普的MAGA政策思路進行供應鏈布局外,台灣產業創新深耕及創業動能與實力,還是最根本的基礎。
《台經月刊》四月號,檢視了川普1.0以來,台灣產業鏈重組並朝向建構安全與韌性供應鏈的進展,同時也進一步分析面對川普2.0全新局勢應有的作為;本刊五、六月號,則是聚焦在台灣創業雨林的國際化及政策環境上,這兩議題其實是面對川普2.0全球政經局勢巨變下,強化台灣經濟體質、產業結構轉型與提升韌性最關鍵的政策面向。本刊分別以掌握AI新典範,加速台灣新創企業國際化,以及標竿國際優質創業生態系,優化台灣新創雨林生態系發展環境兩期專題進行研析。
在四月號,首先全面檢視自2018年的川普1.0開始,中美經貿與科技的競爭態勢,並盤點台灣產業界持續尋求提升競爭力的努力與成績;在「台商回台投資三大方案」引導回台投資,特別是回台設置營運總部、數位淨零升級轉型投資、標竿隱形冠軍、設置研發中心增加研發創新投資等政策的引導下,如何逐步發揮實質的影響:除引導許多台商從中國及世界各地返台投資、為供應鏈安全與韌性轉移到東南亞及南亞投資的趨勢外,也呈現出許多台灣專注深耕特定技術、布局全球市場的隱形冠軍浮出檯面在台設置營運總部,更為重要的是透過製造業次行業附加價值率的變化,具體呈現出在2011年與2022年台灣製造業整體及次行業的附加價值率全面提升,在2022年超越了日本。
台灣的出口競爭力,以半導體領軍的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以及金屬製品在美國市場相對具競爭力。後續,面對川普2.0,除必須堅持建構安全與韌性供應鏈基本原則,順應MAGA政策的方向外,更應進一步尋求在台灣的研發深耕、鏈結美國先進科技應用加速關鍵技術產品開發、及積極尋求與其他民主國家創新應用合作機會,以擴大多元產業的優勢基礎及分散市場。
觀察全球數十年來的新創企業發展,掌握全球科技創新典範擴散應用機會,應是新創企業得以成長成為具國際影響力業者的關鍵因素;具體案例,如:Google掌握到網際網路崛起及手機普及的搜尋與廣告需求等科技新典範機會,Facebook掌握住社群軟體及通訊軟體等科技新典範機會,Uber及Airbnb則是掌握到網路普及後的共享新典範。
從2022年年底開始,OpenAI推出了ChatGPT應用快速普及,啟動全球AI應用普及的全新一波科技新典範機會,這樣的機會,不只存在類似OpenAI這種直接因應最終需求的多元服務,同時也存在於各行各業的垂直與水平應用,這也成為台灣新創基於現有產業發展優勢,朝國際市場發展的全新機會。
在五月號,本刊首先對近年來台灣新創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所面對的各類瓶頸與挑戰進行深入的討論與分析,發掘到當中最關鍵的就是創業人才缺乏敏銳市場需求判斷能力,及接軌國際市場的能力;接著,分析歷年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的國家專家調查(NES)及成人人口調查(APS)數據,釐清台灣近年國家整體創業環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優劣情形,同時也呈現近年台灣早期創業知能、創業動機的演變;按當中的資料,呈現出台灣創業者對AI的重要性認知明顯高於國際平均,且使用數位工具銷售產品或服務的比例亦優於全球水準。這樣的調查結果,正好與2023及2024年,台經院及資誠合作執行的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的結果相近。
台灣產業發展在國際上優勢,奠基於大量優秀工程師及製造業所累積的製造工程工藝技術;再者,經濟部早在AI受到國際矚目之前,大約2020年左右,就開始積極吸引國際科技大廠來台投資,這些投資不但更進一步強化台灣AI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更協助台灣培育大量具國際視野及水準的人才。台灣的產業優勢、結合以AI投入於創業機會,再加上國際科技大廠所帶來的國際人才,如何妥善應用既有在大學的科產平台、台灣企業加速器及國際加速器與創投,形成與建立機制,協助這股力量在台集結浮現,以掌握全球AI應用新典範,協助更多的AI新創成功進入國際市場。
當然,除了應當掌握這波AI科技新典範的機會外,從各項影響新創生態環境的政策面向,標竿國際上領先於台灣創業發展國家經驗進行深入檢討也是個必要的面向。這就是本刊六月號的研析內容。
根據諸多評估新創企業在國際市場表現的報告,例如Startup Genome、StartupBlink等,台灣的新創表現並不顯著。近年台灣最重要的新創政策,應該是延續亞洲矽谷計畫的「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施政重點;在六月號中,本刊除整理近年新創發展的相關政策,包括從資金、人才、法規、市場面向,及經營國際級新創基地,如林口新創園、Taiwan Tech Arena (TTA)、金融科技創新園區、TTA South及亞灣新創園外,鼓勵辦理各類競賽、加速器活動等,也將會整理呈現近年新創早期籌資的績效狀況。最為重要的是,將會依循國內政策將台灣創業生態系從荒漠到雨林這些成果,進一步標竿國際上新創表現優於台灣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芬蘭、荷蘭、英國、德國及印度等,從外部資金、研發、專家諮詢及新創國際化等政策面向,深度研析台灣現行新創政策應加強的重點與政策需求。
敬邀參加114年4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