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振興經濟政策與臺商因應策略
來源:海峽交流基金會
文/鄧岱賢(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臺商張老師)
面對國際經濟局勢不確定性增高、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增高、以及美國採取高關稅與限制高階晶片輸入等等因素,中國大陸於 2025 年 3 月23 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 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主題是「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會中中國大陸相關部門釋放了「擴大消費」、「發展新質生產力」、「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多項重大政策,也將採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振興經濟發展。
首先,在「擴大消費」方面,2025 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 5%,比起以往的高經濟成長率,確實有下行壓力。而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 48 兆 3,345 億元人民幣,總額雖然龐大,但僅比去增長 3.5%。
因此,在今年三月中國大陸人大與政協兩會開會時的政府工作報告就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 2025年振興經濟工作任務之首。具體來看,第一,增強消費能力,包括: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優化收入分配結構;第二,擴大服務消費,積極發展健康消費、冰雪經濟、銀髮經濟,把文化旅遊業發展成為重要支柱產業;第三,優化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第四,減少後顧之憂,將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準。
中國大陸擴大內需市場是今年振興經濟的要務,臺商可以轉進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近年來許多臺商在美國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 25%關稅的壓力下,將出口美國產品的生產線移到東南亞以規避高關稅,而留在中國大陸的生產線可以生產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需要的產品。
其次,就「發展新質生產力」而言,美國商務部針對「人工智能」(AI)加速器與「繪圖處理器」(GPU)提供動力的特定 7 奈米或更先進設計的尖端晶片,對中國大陸實施出口管制。中國大陸在無法購得這些高科技產品後,決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培育未來產業,積極運用數位技術、綠色技術、人工智慧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具體內容包括:支持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設立研發中心;支持創新創業;支持參與成果轉化對接和創新創業平臺等。臺商在中國大陸可以妥善運用中國大陸的各項優惠政策,一方面促進自身企業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可投入「新質生產力」的各項產業。
第三,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這幾年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逐漸上升,中國大陸透過各種努力,使這三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未來將繼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繼續做好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置換工作:高度重視解決拖欠企業賬款問題,將統籌用好財政貨幣政策工具,儘快取得明顯進展。
臺商到中國大陸投資經營事業多年,投入房地產事業的臺商也不在少數。這幾年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低迷,2024 年 12 月在中國大陸 70 個中大型城市中,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個數為 70 個,全數下跌。中國大陸已經高度關注並推出政策來拯救房地產市場,惟過去幾年上漲過頭,要想恢復以往盛況,臺商還需等待時日才能看到成果。
敬邀參加114年4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