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後中國大陸臺商應如何觀察趨勢,掌握商機 ?
來源:海峽交流基金會
文/石賜亮(臺北企業經理協進會名譽理事長、臺商張老師)
眾所矚目的中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已經在2025 年 3 月上旬完成。這兩個分別代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由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組成的政治協商機構,為新的年度,做出了重要的政策宣告。最令人關切的是在政府的工作報告中,將 2025 年 GDP 的設定在增長 5% 的目標,並以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拳」,強調實施擴大內需的堅定戰略,以因地制宜的彈性,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持續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等方式,以期達成年度的目標。
在這些內容當中,引起中國大陸臺商最為關注的項目,應屬家用電器與電子產品的消費市場。中國大陸政府對於家電設備、平板電腦、手機等相關數位產品,為了鼓勵進一步達到環保節能減碳,刺激消費者的需求,以貼補比例在15%至20%之間,擴大了以舊換新的補貼範圍,大力推動相關產品的銷售。這些方式如果推進成功,帶來的商機當然相當可觀。中國大陸臺商從事於家電設備、平板電腦、手機等相關數位產品的零組件供應鏈製造、組裝、代工生產以及實體或電商銷售與物流、維修服務等的企業,必然有提升業績的商機出現。雖然可以期待走出低潮的陰霾,拉升景氣走向榮景,但仍有以下兩種趨勢和一項務實態度,值得觀察。
一、從樂觀面來看:
中國大陸政府所推出的政策有一定的執行力度,目前提出的政策「組合拳」,是在加強財政、貨幣、就業、增加最低工資標準等提高居民收入,加上產業、區域、貿易、監管等政策多管齊下的合力,來促成活絡內需的目標。以過去實現計畫經濟的常態,各級行政區均配有執行計畫的指標,勢必會盡最大的努力,推動這項目標的實現。因此,如果看到賣場人潮熱絡了,電商銷售提升了紀錄,家家戶戶組裝出現忙碌的現象。那可能就是產品充足備料,提升生產稼動率的時機,中國大陸的相關臺資企業,可以觀注這個趨勢,以適當的產品和價格,進入市場,創造良好的商機。
二、從保守的策略來看:
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已經渡過一段時間,到底是不是到了觸底回升?仍然是消費者心理的疑慮。中國大陸政府當局為了促進內需消費的提升,也是做了幾波的努力。問題是有錢的人消費意願保守,省吃儉用,錢不夠的當然更加節儉,這些都成為消費動力不足的原因,無法帶來有力的內需動能。但儘管如此,2024 年還是在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工業生產增長及相關政策激勵措施的支撐下,達成 5% 經濟成長的目標。對於這項執行力的達成,還是令人驚嘆不已。
三、以務實而言:
在景氣循環復甦的初期,消費意願的低落,除了給予優惠獎勵之外,「低價為王」仍是不變的法則。這時候要削價競爭,犧牲利潤,甚至於虧本賠售,這是因為需求面小於供給量的必然現象。等到需求被大量的刺激出來,形成搶購,才可能出現價格利潤成長的黃金交叉。在這樣的情境之下,選擇適當的進場時機,是經營上的重要抉擇。因此,一定要保持對市場活絡趨勢的敏感度,才可能掌握較大的勝算與商機。
當然,兩會之後對於激勵經濟發展的措施,還有許多如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鼓勵旅遊支出,與支持服務消費,以及促進人工智能產品的需求等提振的配套。雖然商機層層出現,對於這些項目的投入,仍應以詳細評估,時時觀察掌握趨勢,才是經營規劃的因應之道。
敬邀參加114年4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