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峰迴路轉?
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文/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與中國大陸日前在瑞士日內瓦達成初步協議,雙方均做出讓步,將先消除自4月2日美方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後,雙方不斷疊加高達三位數的報復性關稅;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的關稅將會降至30%,而大陸對美國的關稅則為10%。不過並不包括川普第一任及拜登時期,雙方已經加徵的關稅。所以此次只是把最近美、中競相加碼,幾乎已經脫韁的高關稅取消。
協議中也達成90天的緩衝期,並將建立由雙方高階經貿官員組成的平台,做為談判的場域,顯示未來美、中紛爭至少可透過正式管道來處理。
美、中交鋒又再次驗證關稅對川普,不但是政策工具,更是談判的籌碼。循往例美國先釋出課徵關稅的訊息,迫使對方展現願意消除貿易障礙,而後再宣布降低關稅,以及緩衝談判期,最後再視談判結果決定最終稅率。連立場最堅硬的中國大陸,未來都必須在美國範疇下,和具有談判優勢的美國斡旋。
然而美、中雙方願意停止報復,與其國內經濟不振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一直表現不佳,在美國擴大對中國大陸制裁下,未來成長前景更不看好。而美國在4月初公布關稅政策,由於不確定性太高,造成美國經濟重大震盪。民調也顯示多數美國人民不看好川普的關稅政策,甚至認為會造成另一波通貨膨脹,連帶也使得近來川普民調明顯下降,支持度為同時期美國歷任總統最低。
今年第1季美國經濟負成長0.3%,川普歸因是前總統拜登錯誤措施的延續效果,但多數美國選民則認為川普難辭其咎。特別是在美國經濟環境不佳下,高關稅雖可以吸引企業回流,再創美國經濟榮景。但回流須時間,關稅衝擊則是立即顯見,多數美國選民已經失去耐心,也迫使川普必須放慢腳步。
美、中雙方由川普上任後,相互指責毫無交集,走向關稅大幅降低,而且願意未來持續溝通,當然可視為是一正向進展。但是美、中經貿議題包山包海,雙方立場南轅北轍,而關稅只是其中一部分,此次只是就其中以涵蓋傳統產業為主的對等關稅,達成暫時休兵,不再加碼的初步共識,未來仍有變數。
美國目前也依據國內232條款,針對半導體產業、關鍵礦物、藥品、能源等項目,進行是否有危急國家安全的調查。美國在事先不會與各國溝通,而隨時有可能會直接宣布加徵的稅率。232條款涵蓋的產品不但技術含量較高,也是美國關切的重點項目,美國對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的關稅,可能都不會太低,未來發展值得注意。
台灣對等關稅高達32%,目前也正在美國進行談判。美、中暫時休兵,願意上談判桌,並不表示美方態度軟化。事實上,目前美國已經與英國率先達成對等關稅的初步協議。結果不出預料,英國做出不少讓步,美國仍大致維持原先對英國10%的基礎關稅。釋放出美國先要求對手國先開放市場,並調整其貿易政策;而以換取美國不加稅的訊息。
另外由美國和英國及中國大陸關稅議題的進展,也顯示未來美國對全球的對等關稅可能由10%起跳,所有國家不太可能全身而退,面對美國高關稅的環境已經不可避免只能退而求其次,做好將損害降低的因應準備。
敬邀參加114年5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