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1%關稅的背後
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文/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美國商務部最近宣布,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中國大陸企業,向美國出口低價、並接受大陸政府補貼的太陽能電池,在經過反傾銷及反補貼的「雙反」調查,決定將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其中柬埔寨面臨合併計算最高的3521%關稅,越南及泰國也被課徵高達三位數的關稅,稅率最低的馬來西亞也有將近40%。
美國認為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的出口歷程是惡名昭彰。美國先前曾以由中國大陸出口太陽能電池,對美國進行低價傾銷,並接受中國大陸政府補貼,而同時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但之後又查出為了規避美國的制裁,大陸企業將在大陸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先出口至東南亞國家,在當地並沒有深層加工,只有進行例如更換包裝方式的些微轉變,再以原產於東南亞國家的名義,魚目混珠迂迴出口到美國,而免於被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
針對此種申報原產地不實,違規轉運「洗產地」的行為,美國同樣對由東南亞國家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課重稅。而此次在東南亞生產的中資企業雖未涉及洗產地,但仍是以低價傾銷,並有接受中國大陸政府補貼的事實,形成不公平競爭,所以將同時面臨被課反傾銷稅及平衡稅。
本案例雖然歷經轉折變化,但由整體發展過程,首先可以發現美國對於「洗產地」的深惡痛絕,查察洗產地更是不手軟。美國通常會針對疑似有洗產地的企業,前往發生迂迴出口的當地國進行實地調查,檢視企業在當地生產相關的活動,例如僱用員工人數、採買設備及原材料等,是否與產出或是出口金額相契合,以做為認定洗產地的標準。
最近美國宣布與各國談判對等關稅有90天的緩衝期,並將原產地規定列入談判項目,主要即是要求各國落實原產地制度,並要嚴查洗產地。美國甚至表示如果各國只是降低本身關稅,但卻有疏於防治,甚至縱容洗產地的不法行為,美國不可能會降低對等關稅。
中國大陸長期一直是美國防範「洗產地」主要對象,不過未來預期美國對外關稅會更高;再加上美國對各國對等關稅可能不相同,所以美國也須加強防範產品由被美國課徵高關稅國家,經由較低關稅的國家迂迴輸入美國。在洗產地管道更加複雜化下,美國會持續強化落實防治洗產地的制度。
其次,美國一直不滿大陸政府對產業的補貼,此次對柬埔寨的空前高稅率,除了是因企業不配合調查外,大陸各式鉅細靡遺的補貼,是導致高稅率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補貼調查侷限在生產國的補貼行為;不過美國及歐盟近年來均有修法,將補貼調查擴及到補貼國與生產國不相同的情況,即延伸到「跨國補貼」的範圍。此次即是針對接受大陸政府補貼的大陸企業在第三國生產後,再出口到美國的情境。
3,521%關稅代表什麼?表示若是進口100元的產品,須先繳納3,521元的關稅,視同關閉進口大門。此天價關稅也傳達美國對於補貼措施的強硬立場。美國目前對於補貼的國內法認定原則,遠超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標準。另外川普也反對拜登時期對產業的「大補貼」政策,所以也會同樣要求各國克制補貼措施;消除不公平補貼,已是川普視為各國與美進行對等關稅談判,必須剷除的非關稅貿易障礙。
敬邀參加114年4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