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抗下的臺商「憂事」
來源:海峽交流基金會
文/洪清波(為橋投資服務公司執行董事、臺商張老師)
一、前言
美中關稅戰加劇,誰將勝出,眾說紛紜。支持美方者樂觀認為,美方有軍事科技優勢及健全成熟的民主體制優勢,關稅戰加科技封鎖戰將導致中國大陸經濟衰退,民生凋敝,衍生社會動盪,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成果將一夕回到解放前;支持中方者,認為中國大陸有極權體制優勢、人民「吃草三年仍愛黨」的民族主義優勢、幅員及內需市場廣闊,加上毛澤東「持久戰」的指導思想,中國大陸將獲得最後勝利。這些「眾說」各有所本,美中各有優勢,但臺商究竟只是企業或個人,只能被動「憂事」,無法高談優勢。面對飛來衝擊,臺商應如何因應,本文僅根據中國大陸的經濟數據,並略抒拙見,提供臺商參考。
二、外商看中國大陸經濟
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 4 月 30 日發布中國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從 3 月的 50.5 降至 4 月的 49.0。
1.紐約時報分析報導指出,這份針對工業企業的報告首次從官方角度揭示了美國關稅政策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該指數低於 50,表明製造業活動出現惡化。
2.在這場將中國大陸商品的進口關稅推高至145% 的貿易戰打響三周後,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的製造業調查報告顯示,4 月中國大陸製造業活動出現一年來最劇烈的月度萎縮。川普總統加徵的關稅已開始傷及中國大陸的製造業。
3.《凱投宏觀》的中國大陸經濟學家黃子春(音譯)指出,這些數據表明隨著外部需求降溫,中國大陸經濟正面臨壓力。她說,政府為刺激經濟而採取的措施不太可能完全抵消這種阻礙。《凱投宏觀》預測,中國大陸經濟今年將增長 3.5%,遠低於政府設定的 5% 的增長目標。
4.《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中稱,如果中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下降 50%,中國大陸將有570萬人立即失業。一旦長期影響波及整個經濟,失業人數將增至 1580 萬。
5. 企業主們正在承受著關稅造成的痛苦,悲傷情緒正在蔓延。底層民眾也紛紛過起「省吃儉用」的日子,導致民怨四起。
6.《華爾街日報》題為:「中國不願向美國顯露貿易戰傷口」的報導指出,作為一個國家,中國大陸比美國更能容忍長期關稅戰帶來的痛苦。但裂痕正在開始顯現,從中可窺見關稅戰已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多麼沈重的苦痛。跨太平洋貿易活動驟降,正導致生產停滯,並威脅到數以百萬中國大陸人的就業穩定。
7.出口訂單下降,中國大陸工廠的生產活動降至一年多來最低水平。越來越多跡象表明,許多企業都在掙扎求存。從玩具、傢俱、T 恤製造商,到金屬生產商以及電器和建築設備製造商,大量依賴對美銷售的公司已暫停生產,讓員工休假。
三、中國大陸政府的因應措施
1.作為反制,中國大陸對美國商品加徵了 125%的關稅。
2.提出了一長串旨在鼓勵民眾增加消費的舉措。其中包括推動地方政府增加對貧困人口的補貼,提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福利。
3.迅速通過了一項旨在保護民營企業權益的法律。
4.中共喉舌《人民日報》4 月 7 日發表題為:「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天塌不下來」的評論員文章。指出當前中國大陸經濟企穩向好,應對衝擊有底氣、有信心;面對美國亂拳,中國大陸心中有數、手上有招;呼籲全國人民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調整國內經濟結構應對外部環境調整。
四、臺商因應之道
1.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公開數據,今年第一季整體外商直接投資(FDI)年減 10.8%。
2.陸委會指出,根據經濟部長期發布的統計數據,臺商赴陸投資比重從 2010 年的 83.8%下降至 2024 年的 7.5%,而 2025 年第一季更降至僅 2.7%,顯示出持續下滑的趨勢。
3.中國大陸國台辦宣稱,今年一季度,兩岸貿易額達 705.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2%;中國大陸實際使用臺資 12.6 億美元,同比增長127.1%;新設臺商投資企業 1592 家。中國大陸國台辦的樂觀數據,明顯與陸委會的數據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野村證券》、《凱投宏觀》等外媒的分析報導有相當大的扞格。《人民日報》的信心喊話提醒吾人,如何解讀這些扞格:中國大陸目前經濟情勢不可樂觀,加上習近平大權旁落的傳言甚囂塵上,國人投資中國大陸更需謹慎為要。臺灣地處第一島鏈,及兩岸的特殊情況,臺商處境困難甚於歐美強國,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這句明訓,臺商可多加斟酌,做好避險措施。
敬邀參加114年7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