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診療服務看俏 醫療科技商機蓄勢待發
來源 :工商時報網
文/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
看診就醫路徑多元化選擇,現在不用去診所也能看病!COVID-19疫情是零接觸遠距視訊看診的重要推手,遠距診療打破過往病患和醫生看診空間的侷限,讓病患和醫生無需在同一場域即可進行疾病檢查,透過遠距診療平台(或線上醫療服務系統)整合5G電信、ICT資通訊技術、視訊會議(即時通話或視訊聊天)、遠距監控、或AIOT行動醫療設備,以及AI/ML醫療影像判讀賦能等多方面技術,將遠距醫療行為、線上開立處方箋,以及調劑與送藥(藥物宅配)等三部曲一站式整合,讓病患在手機註冊開通用戶帳號,輸入基本資料,選定診所或醫院門診時段預約掛號,就能在線上與醫生直接對談,並為醫生在看診流程的詢問病情、診察、診斷、開立檢查檢驗單、會診、開立處方(電子處方簽),以及原處方調整或衛教等醫療行為進行全流程無縫接軌。
此外,為升級與醫生通話的視訊問診,提高視訊診斷或治療品質,結合AIOT行動醫療設備如溫度、脈搏血氧儀、超高解析鏡頭、聽診器、心電圖、手持超音波,或手持五官鏡等,以AI/ML醫療影像判讀和醫療科技賦能診療流程,即時取得病患的生命徵象數據,並同步傳輸給遠端醫療人員或診治醫生,診斷後再評估是否需要立即後送醫院,或協助轉到專科治療,或者直接藥局配送領藥,所有看診流程都在雲端完成,將看診觸角從視訊看病,延伸至遠距醫療(telemedicine)、居家醫療或智慧醫療的實質應用和可及性。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數據,2024年全球遠距醫療市場規模約1,411.9億美元,預估到2030年可成長2.69倍,達到3,803.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17.55%。遠距醫療市場發展的機遇來自於5G和ICT技術的進步、AIOT行動醫療設備和AI/ML醫療影像判讀的創新,及病患未滿足的遠距醫療需求,其優勢在於多元、省時、省錢、即時和零接觸,在病患端方面,患者可減少親自就診,無需增加面對面就診成本如交通或時間成本等,也可減少病人及家屬往返醫院與照顧負擔、降低住院期間交叉感染的風險,還可減少再入院和急診就診的次數,降低患者和醫療系統昂貴醫療支出,如幅員廣大的國家或缺乏醫療資源的山地、偏鄉農村和離島地區更是一大福音,透過遠距醫療可解決民眾取得專科診療的困境;在醫療院診所端,遠距和數位化醫療進行輕、重症分流,更有助於輕症輕病初級健康照護,醫療分流也可緩解醫院接診壓力,降低醫療營運負載,節省成本,成為醫療資源效率提高的解方。
此外,高齡化人口趨勢下,高齡醫療需求和慢性病負擔持續增加,遠距醫療監測可讓行動不便的高齡者減少移動,也透過遠距監控達到慢性疾病預防或疾病早期診斷,可幫助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氣喘等患者進行慢性病健康管理,或為病患住院後返家康復,或受傷術後返家的傷口照護進行監測,讓病患在家就能夠遠端接受常規醫療服務。
視訊診療法上路 加速遠距診療商機落地 助攻台灣醫療科技產業持續升級
醫療照護零距離,遠距醫療被視為台灣醫療科技應用的新興藍海,潛藏巨大發展潛力。台灣受惠於2024年7月1號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正式施行,已開創醫療院診所遠距(視訊)診療正式落地的新篇章,遠距醫療是國際醫療產業重要的發展趨勢,台灣遠距醫療照護產業仍處於發展階段,法規、技術和商業模式正在形塑,且尚未形成如美國市場Teladoc遠距診療龍頭企業,台灣遠距醫療基礎建設正在持續整合優化中,目前台灣電信業者皆已推出各自的遠距診療平台,如遠傳推出5G遠距診療平台、台灣大哥大M+企業通訊解決方案,以及中華電信SynDr.遠距醫療平台,正逐步擴大遠距診療平台串接至各類醫療院所、診所的覆蓋率,診所或衛生所等基層醫療單位將成為布局重點對象,將有助於改善基層醫療單位數位化程度的差異,而法規落地也將加速診所雲端虛擬轉型,及帶動遠距醫療解決方案系統整合商,與各類穿戴式健康裝置、遠距監控設備,或AIOT行動醫療裝置開發商,加速遠距診療設備的整合型服務,其商機包括台灣山地、偏鄉和離島遠距看診、台商遠距看診拿藥(自費醫療)、國人海外旅遊或求學(自費醫療),及未來蠢蠢欲動的新疫情高峰避免群聚的需求,且隨著健保給付或新制度誘因等配套,以及遠距醫療照護系統在建置覆蓋率和完善度愈來愈佳的發展趨勢下,最終將由市場機制驗證台灣遠距醫療照護的實際使用人口占比、使用率和醫療成本效益,若能成功打造遠距醫療商業示範,未來將有望輸出台灣優質醫療服務和醫療科技,搶攻海外醫療商機指日可待。
敬邀參加114年8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