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台灣傳統升級轉型的具體建議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新上任的經濟部長龔明鑫提出三招,包括金融協助、研發轉型、多元通路等做法,協助塑膠扣件業因應川普的關稅政策。與此同時,還有更多嗷嗷待哺的產業正在等待協助,川普的關稅衝擊只是冰山一角,傳統產業遭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已長達兩三年之久,衝擊之大、影響之深,須有更全方位的產業政策工具,才足以協助他們站穩腳跟、重新贏回競爭力。
首先要說的是,傳統產業遭受景氣的變化,遠比想像中嚴峻。近年來主要面臨五重壓力,包括:日圓貶值,傳統產業面臨台灣+1風險必須外移的成本,中國大陸生產過剩、低價傾銷的衝擊,新台幣大幅升值,乃至川普最近的關稅政策,這些疊加的衝擊不可等閒視之。
傳統製造業的運營攸關200萬~300萬就業人口生計,對國家經濟安定影響深遠,何況傳統製造業崩壞,影響不只於就業人口、消費景氣,服務業也會受波及。因此須有多年期周延方案的協助,搭配更完整的政策工具組合、跨部會的協調整合,以及相關的績效指標(KPI),才足以克竟其功。
其次,研發升級恐已不符合期待,必須加速跨越轉型。就像因應通膨,只有2~3%的加薪仍不足以應付,必須兼差或跳槽,跨足高成長的行業發展才有前途。
最近調查發現,工具機產業跨足AI、機器人、自動化、重電、半導體,石化業跨入特用化學、ESG領域,它們的表現都優於同業。意味著政府透過經濟部科專計畫鏈結AI、自動化、機器人於傳統產業上,才能協助它們全面提升競爭力。
再者,政策工具的組合上,應跨部會協調整合,提出包括租稅優惠、補助、輔導、科專計畫開發關鍵技術、技術人才、勞工,乃至主權基金,才可力挽狂瀾。為何需要主權基金?因為關鍵技術的取得、併購與合併,均須更多的資金才能門當戶對購併、策略聯盟,才有能力完成任務。
要全方位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我們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第一,提出響亮口號,如「傳統產業升級轉型希望工程」,投入更多預算、人力並加強宣導,才能凝聚共識,成為全民關切焦點:有響亮口號,吸引全民聚焦,展示政府的同理心、企圖心,並視為各部會重要的政策,化口號為行動,落實到各個部會。
第二,跨部會整合資源,投入政策工具的組合(policy mix)包括租稅優惠、補助、輔導、融資、科專計畫、勞動力、環保規劃等。政策的宣示如果沒有人力、經費、任務編組的重整,純屬空談。因此,建議設立跨部會辦公室、經費增加、人力重新編組,並設立KPI由政務委員負責督導。
第三,自助人助,企業也必須投入對等的資源。可以考慮由各產業公協會,針對產業突破關鍵議題,由政府提出經費、公協會提出配合款,責成工研院、資策會、中國生產力中心,協助產業突圍。
第四,鏈結高科技及傳統產業,導入前述AI、5G、自動化、機器人等跨域技術。政府可以考慮透過科專計畫協助各重點製造業進行跨域轉型,各產業也必須提出向相對應的配合款,代表投入的企圖心。
第五,加速分散出口市場的努力。透過綠色、數位轉型,開發歐洲市場。同時,加強和歐洲四國(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合作,從研發到製造合作,作為倉儲據點,並作為市場通路向歐洲擴散。當然,政府也應善用AI、相關科技工具,協助廠商透過新工具、電商對外行銷。
敬邀參加114年9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