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供應鏈成國際熱點 澳幣擁地緣戰略價值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凱基銀行財富管理處理財規劃部
秋季,本已值氣溫漸涼之際,然而中美兩強未能停歇的貿易摩擦,讓稀土供應鏈被壟斷的議題延燒至全球;雙方在科技與資源領域的角力之下,更讓市場的投資信心面臨考驗。另一方面,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其出口限制不僅牽動全球製造業,也使澳洲這一資源大國的戰略地位日益被凸顯。這不僅為國際間資金配置提供了新的選擇,將可為澳幣增添一定的支撐力道。
政經環境壓抑美元
談到美元,必須先討論影響其走勢的主要因素:美國的基準利率,以及中美談判的後續發展。首先,聯準會(Fed)9月重啟降息,並明確指出勞動市場正面臨明顯壓力。最新9月ADP就業報告,亦顯示整體就業情勢並未出現明顯改善,為10月再降息埋下伏筆。因此,評估Fed年內仍具備降息兩碼的空間,這也可能成為美元長期維持偏弱格局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因素則是中美關係的發展,其不確定性相對較高,對美元短期波動具有顯著影響。儘管川普與習近平在韓國APEC元首峰會期間交手,並未讓外界感受緊繃氛圍的緩和。
美國商務部於9月底推出「股權50%穿透規則」,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技術出口管制;中國則於10月初祭出稀土出口管制作為反制。雙方爭執升溫,推動市場避險需求使美元短線反彈。展望後續,雙方各退一步的可能性較高。若APEC峰會的結果有助於降低地緣政治風險,美元可能面臨短線回調壓力;反之,若會晤破局或談判陷入僵局,避險情緒則可能支撐美元短期走勢。
澳洲挾稀土資源享漁翁之利
除了政經環境與美元等外部因素,澳幣也具有內部優勢:天然資源以及經濟成長方面。除了生產鐵礦砂,近期市場也將目光移向澳洲是否有量產稀土並加工的可能。由於中國掌握全球近7成稀土的開採量,更壟斷重稀土精煉市場,幾乎主宰了高科技產業的命脈,迫使美方重啟協商。為降低對中依賴,美國與澳洲簽署約85億美元的稀土與關鍵礦產協議,並有意在澳洲設立精煉廠。在中美角力持續之下,轉單效應或為澳洲帶來實質的資金挹注與技術投資,並且對身為商品貨幣的澳幣而言,推升不少價值。
地緣紅利為澳洲加值,澳洲近期的經濟數據再展現出一定韌性。根據9月澳洲央行(RBA)利率會議結果,澳洲GDP成長優於市場預期,顯示家庭支出與零售銷售逐步回溫。雖然就業市場出現放緩跡象,但通膨數據高於預期,使得降息空間受到限制。市場普遍預期澳洲央行可能於11月降息一碼後暫停寬鬆政策,未來將依據數據審慎調整貨幣政策。此外,受貿易戰及歐美利率走低預期影響,澳洲退休基金持續調整外匯部位,資金回流亦為澳幣提供支撐。
綜合而言,在外部與內部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澳幣走勢呈現強勢震盪的可能性較高。我們亦關注澳幣是否將從傳統的商品貨幣,逐步轉型為具地緣戰略價值的資源型貨幣,展現長期上漲潛力。
敬邀參加114年10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