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並非取代人力 而是來當你的神隊友
來源:工商時報
文/朱浩(商業發展研究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所長)
當「AI」一詞出現在工作場合中,許多第一線員工心中不免響起警鈴:「我們是否即將被取代?」這種擔憂真實而普遍;當機器能夠點餐、收銀、管理庫存,甚至回應顧客問題,人的價值何在?
然而,現實可能恰恰相反。AI不是來搶走你的工作,而是來「挺你的班」。這句話背後,反映的是台灣服務業正面臨的缺工海嘯。在便利商店、餐飲、藥妝、美容等領域,問題早已不是「AI取代人」,而是「無人可用,AI救命」。
缺工海嘯中,AI成為救生艇
試想凌晨3點的便利商店,僅有一名店員獨自應對空蕩的貨架、等待結帳的客人,以及不斷響起的補貨提醒。這不是電影,而是許多超商大夜班的日常。
如今,部分門市導入「AI視覺貨架偵測系統」,當飲料缺貨、麵包架空位,系統會自動發出補貨通知甚至生成訂單。這些瑣碎任務日積月累,足以耗盡一個人的精力。
同樣地,在連鎖髮廊,設計師常需一邊專注剪髮,一邊分心記錄客人隨口提到的「這邊打薄」、「下次想染棕色」。現在,透過AI語音辨識工具,設計師只需口述備註,系統即自動生成客戶偏好檔案。下次客人光臨,設計師早已準備好專屬服務方案。
這些AI應用並非取代人力,而是接手那些「人做起來疲憊,機器做起來準確」的繁瑣任務。
從替代到協作:AI放大你的價值
AI在服務業的真正價值在於「協作」,而非「取代」。它接手重複性高、易出錯、低情感需求的任務,釋放你的時間與心力,讓你專注於真正需要「人」的時刻,例如:當你不再忙於抄寫訂單,才有餘力記住熟客的名字,真誠問候;當系統處理8成常見客訴,你才能集中解決最棘手的2成問題;當AI根據數據推薦熱銷菜色,你就能將創意投入研發隱藏版料理。
這是一場美好的分工,AI處理「數據」,你創造「體驗」。當顧客感受到你的專注與溫暖,他們的滿意與忠誠,將直接回饋到你的專業價值與成就感。
「引進AI很貴吧?小店哪用得起?」這已是過時觀念。如今AI工具已走向「模組化」與「服務化」(SaaS),市場出現許多月費制、免技術維護的輕量方案,如智慧排班系統:綜合考量員工偏好與營業高峰,排出滿意班表;客訴分析平台:自動歸納客訴內容,找出服務改進點;智能菜單推薦:根據天氣、時段與顧客畫像,動態推薦最可能熱賣品項。這些工具如訂閱影音平台,月費僅數千元起,不需重建系統插電即用,因此門檻已從「技術與資金」,轉為「決心與視野」。
重新定義與AI的關係-從恐懼到擁抱
與其擔心AI搶走工作,不如自問:在這個缺工已成常態的時代,你希望身邊多一位從不抱怨、永不疲勞、極少出錯的數位神隊友嗎?
若答案為「是」,那麼AI就不是敵人,而是你最可靠的「相挺夥伴」。它為你撐起一片天,讓你能抬頭發揮與生俱來的人性光輝-那份無可取代的創意、溫度與真誠。未來的服務業,必是AI與人類並肩的舞台。而你,準備好迎接這位超級神隊友了嗎?
敬邀參加114年10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