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期數:第 874
發行日期:2020/07/27
 
 


5G與「場景金融」有什麼關係?

它如何改變我們對銀行的想像



  實體銀行存在了400多年,但從電子金融、網路金融、行動金融發展到智慧金融的場景轉換,只花了不到40年的時間,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個人金融副執行長楊淑惠認為,其中關鍵就是行動通訊的普及,讓行動錢包、行動支付、行動銀行這些服務得以加速,未來,進入5G世代之後,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理財、開放銀行將帶動無限想像。

  事實上,隨著數位平台的建設趨於完整、營運平台升級、金融生態圈持續擴大,金融服務正邁向全場景發展,每家銀行都在加強金融科技的佈局。舉例來說,中國信託就以機器對話、機器學習、機器視覺為核心,發展了對話平台、自然語言處理(NLP)分析、偏好預測、市場預測、文件辨識、人臉辨識等六大人工智慧平台,大幅提高作業效率及分析預測的判準率。

  不過真正的數位轉型,並非買台智慧機器人放在銀行、或聘用一些AI工程師或專家這麼簡單,而是要創建創新的數位文化。她強調,包括策略、結構、流程、人員、技術等環節都要環環相扣,而且銀行不能只是專注在數位金融能夠幫公司省多少錢、或賺多少錢,而是要打造「以客為本」的全新用戶體驗,打造融入生活、最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進入後疫情時代,隨著用戶對遠距理財諮詢、無接觸交易、數位帳戶、行動支付、智能客服、智能理財、智能貸款的需求更為增加,楊淑惠認為,「無接觸金融」與「無人化服務」已是新常態的趨勢,銀行業者的數位能力必須再升級,搭配萬物聯網、智能場景金融的服務,創造「無極限應用」。

金融業者走出去,挖掘多元應用場域

  那麼究竟什麼是智能場景的金融服務呢?以校園金融為例,可整合校園錢包、POS控管販賣品、理財教育、管理學費與獎學金等功能,孩童在學校購買東西時,就會主動通知家長,另外可以在結帳時限制學生不能購買含糖飲料。

  再以旅遊金融為例,國泰金控就與易遊網、可樂旅遊合作,當顧客在旅遊平台上訂購行程後,可依其意願選擇是否續購旅遊險,無須重複填寫投保資訊,將傳統銷售保險的通路改成與旅遊場景做結合,可以更精準行銷,同時還能掌握消費者的旅遊行為與生活型態,推薦合適的旅遊商品。

  永豐銀行則是積極推動廟宇金融,大舉為台灣各宮廟打造客製化ATM,同時設計專屬App,一方面透過數位金融解決傳統宮廟現金收款與保管的問題,一方面也透過金融科技與信仰文化的結合,吸引年輕族群。

  舉例來說,永豐會為宮廟打造Q版神像的ATM,當信徒領完錢後,會發現明細表上面印有籤詩,還可拿著明細表的QR code去自動販賣機換取「發財水」,而信徒也可透過App抽籤詩、點光明燈、添香油錢,不用親自到廟裡也可辦理這些服務。

  景丞科技董事長林濬暘表示,在開放銀行的架構下,資料可攜的概念將可被具體實現,第三方服務提供商(TSP)得以透過API來共享金融數據,例如記帳應用程式(App)業者可以轉介貸款客戶給銀行,科技服務公司如人臉辨識業者可協助輸出金融服務到生活場景,購物中心、連鎖店等擁有龐大客群的非金融業者,也能與金融業者合作開發各種型態的場景金融(Financing as a services;FAAS)。

金融創新才剛起步,等著迎接產業界的碰撞

  雖然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已經開始看到一些場景金融的應用,但金融專家認為,台灣的金融創新其實才剛起步。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就表示,現階段看到的數位金融,比較偏重於最後一哩的改進,就是將銀行前台的服務搬到手機介面上,至於中台、後台的改變就比較缺乏,如果思維沒有改變,現有銀行要跟純網銀競爭會比較辛苦。

  根據凱捷管理顧問(Capgemini)發佈的2020世界金融科技報告書,有48%的Y世代民眾與科技愛好者對現有金融服務並不滿意,包括Google、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等科技巨擘,以及世界各地的新進銀行或金融科技業者都在虎視眈眈,想要以科技工具與創新商業模式彎道超車,分食現有銀行的大餅。

  黃崇哲認為,傳統金融業的腳步不夠快,很大關鍵在於缺少產業界的碰撞,例如過去通用汽車成立的通訊汽車金融服務公司(GMAC),提供汽車信貸、車險等金融服務,讓美國民眾人人都買得起車,改變了美國的汽車產業樣貌,堪稱金融業與汽車業碰撞的最佳範例。

  至於台灣金融業應該如何跟產業界碰撞?如果金融卡與健保卡碰撞,就能掌握用戶的金融與消費數據、就醫紀錄,可以提高保險規劃的水準、降低承保風險;又如金融業與創業圈碰撞,當創業者向金融機構申請創業貸款時,可以根據他過去的金融轉帳或信用卡付款記錄,有人是自己當家教賺錢負擔卡費,有人是媽寶由家長付清卡費,兩組的授信風險自然完全不同。

  他強調,金融的根本是「信任」,金融機構要同時取得監理機關的業務許可執照及社會大眾賦予的信任執照,才能永續經營,未來應該弩力將金融民主化的果實,散播到社會每個有需要的角落,這也是新世代改造金融業的新挑戰。《原始全文


敬邀參加109年7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詳情與登記表下載



*中國經濟網:7月27日財經早餐
2020/7/27
*新浪網:27日央行開展1000億元逆回購操作
2020/7/27
*中國新聞網:大陸經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大考
2020/7/27
*中國新聞網:雙迴圈格局要著力抓好大陸內大循環
2020/7/27
*金融界:大陸應加快適應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演變
2020/7/27
*新華網:社保「免減緩」為企業添活力
2020/7/27
*中國經濟網:在穩就業保民生中貢獻「稅務力量」
2020/7/27
*人民網:各地財政數據披露 下半年收支如何平衡
2020/7/27
*金融界: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1.5%
2020/7/27
*新浪網:社保「免減緩」為企業添活力 4個月累計減免企業社保5769億
2020/7/27
 
*第一展會網:2020第15屆大連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博覽會
2020/07/30
*第一展會網:2020第十六屆天津國際工業博覽會
2020/07/31
*中國展會網:2020深圳國際熱管理材料及設備展覽會
2020/07/30
*中國展會網:2020年上海百貨展
2020/07/23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7/30 海外所得基礎解析
2020/07/30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7/30 CRS 共同申報共同申報準則基本解析與說明
2020/07/30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7/28 二代健保解析與因應
2020/07/28
*鑫譽投資顧問有限公司:7/28 勞保、健保與退休金制度之解析
2020/07/28
*台灣經貿網:7/29 翻轉領導力 最強員工的教練領導培育術 中階班
2020/07/29
*台灣經貿網:7/30 台灣商品入境大陸 通關業務申報常見問題與案例解析
2020/07/30
     
     
*中時電子報:觀光業力求振興推醫療旅遊培訓
2020/7/24
*中時電子報:協助工具機業走出困境 政府推紓困3.0
2020/7/24
*科技新報:電業自由化鬆綁,再生能源發展添動能
2020/7/24
*經濟日報:6月外銷訂單 可望連四紅
2020/7/24
*鉅亨網:景氣循環擺脫下降趨勢 頻率元件業下半年還有亮點
2020/7/24
*經濟日報:造紙三雄看好下半年
2020/7/24
*經濟日報:疫情讓大家愛在家 食品業者要在烘焙業淘金
2020/7/24
*TechOrange:虛擬人物帶位、看電視量心跳… 台灣5G 新創銷到海外,至少潛藏兆元商機!
2020/7/24
*經濟日報:3倍券可抵5G購機 電信業搶振興商機
2020/7/24
*農傳媒:全球迎戰農業缺工!智慧農機、共享模式成主流
2020/7/24
 
*新浪網:大陸旅遊業恢復會很快行業分化有整合機會
2020/7/24
*新華網:絕地求生,餐飲業重整行裝再出發
2020/7/24
*東方財富網:新能源車市下半年或現“U”型回暖
2020/7/24
*yahoo奇摩:疫情推動陸網購額創新高
2020/7/24
*中新網: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
2020/7/24
*證券之星:陸6月水泥產量維持高增8.4%
2020/7/24
*新華網:互聯網思維加速湧入傳統家政業
2020/7/24
*東網:大陸內航客貨運降預告上半年業績受創
2020/7/24
*新浪網:白酒業利潤5年基本實現翻番,啤酒消費升級提速
2020/7/24
*東方財富網:線上線下齊發力引領“食品業”創新發展
2020/7/24
     
     
 
     
     

台商品牌館  |  台商故事館  |  台商人物館  |  台商企業館  |  台商協會館  |  焦點  |  新聞  |  交通  |  投資  |  機構  |  生活  |  台商產業  |  大陸產業
版權所有 © 20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委託單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執行單位: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製作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 台商服務窗口專線:02-23975955 (上班時間:平日9:00~18:00) 台商張老師:02-27563266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台商服務中心:02-27151995 緊急聯繫專線:02-27129292 (24H) 大陸配偶關懷專線:02-2718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