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衝擊下 追求台灣效益
文/劉孟俊(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 所所長)
正值美國政治真空期間,談判長達8年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協定》(RCEP)已於11月15日完成簽署,成為當前全球最大自貿區。
RCEP或將影響亞太貿易結構與外人投資(FDI),然而對於亞太供 應鏈正在調整布局的大趨勢,影響不大。主要係在大背景不變的前提 下,受新冠疫情衝擊與美國加徵關稅與技術管制等限制,在陸台外資 尤其是科技廠商,有其遷出供應鏈的壓力,並形成產線分流管理的模 式,預期即使拜登上台,仍將持續科技管制作為,那麼供應鏈移轉的 趨勢就不會停下,RCEP是否形成影響不大。
尤其疫情後,各國均體認到供應鏈自主安全的重要性,避免過度集 中於單一市場。加上中國大陸近來經營環境轉變,以及內部產業升級 壓力提升,已逐步將勞力密集、資本支出大但附加價值較低或高汙染 的產業外移,再加上中國人口快速老齡化,年輕人力多不願投入傳統 製造業,使得大型製造業在陸生產日益困難。預期RCEP的形成,又將 進一步加快產業外移現象。對在陸台商來說也是處於同樣處境,預期 未來RCEP生效後,會有更多台外商自中國遷出,移至東協相對低成本 地區進行生產,再利用關稅優惠回銷中國。
觀察RCEP成員國立場並不盡相同,之間存在諸多矛盾。除了中國與 澳洲的經貿糾紛未解外,日本提出「供應鏈強韌性倡議」(SCRI), 擬與印度和澳洲成為聯盟合作夥伴。另有「五眼聯盟」的成立,主要 關切解決重要物資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成員包括澳洲,加拿 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以上或突顯RCEP會員國之間的互信度可能 不足。
最後對應RCEP的形成,台灣仍應把握亞太供應鏈重組機會,提升企 業在國際與區域中的角色,正如當前經濟部的政策思維,將原本以追 求CP值(Cost Performance,成本效益)的目標,提升到追求TP值( Trust Performance,信賴效益;Taiwan Performance,台灣效益) ,讓世界各國肯定台灣製造,認同台灣優質生產,可以提供讓客戶信 任的產品。同時結合新南向政策,強化創新連結當地區域市場,輔導 並爭取海外台外商在台成立創新中心,以資本、人才培訓鏈結,掌握 供應鏈移轉後的新南向地區商機。《原始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好!為了瞭解眾多使用者的需求及使用狀況,大陸台商經貿網製作了一份滿意度調查,
需要各位好朋友的協助,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大陸台商經貿網滿意度調查
大陸台商經貿網 敬上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詳情與登記表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