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85 期 (2023年5月份)

後疫情時期兩岸人力資源之趨勢與因應作者:薛光揚

    20202月初,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持續上升,中國大陸全境被列入二級以上流行區,兩岸人士因暫緩入境或須隔離的要求,相關的商務活動受到相當衝擊。直到2023年初,停運近3年的「小三通」復航後,兩岸交流逐步恢復,自此開啟了後疫情時代。而國內也自2023417日起除醫療院所、長照機構等場所需強制配戴口罩外,多數場域均解除配戴口罩的規定。疫情影響全世界的經濟活動,當然兩岸間的經貿活動也趨近停滯。

    過去三年多影響兩岸活動並不是疫情單一的問題,影響的事項非常多元。以往在混沌多變(VUCA)的環境裡受影響的產業雖不是全面性,但在這段期間多變(Volatile)、不確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 與混沌不明(Ambiguous)已然困擾全產業。在政治方面因美中對峙,導致兩岸關係趨近冰點;經濟方面,因供應鏈存貨亟待出清、通貨膨脹,導致低需求市場狀況不可預測,行業間差異缺工與裁員並存,總體就業市場趨於衰退;社會方面,AI科技發展ChatGTP、少子化、高齡化、導致勞工工作態樣轉變,延伸為躺平族不願積極工作,安靜工作、安靜離職等管理問題叢生。臺商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跟科技相關的企業,為避免受到美國的壓力,紛紛將企業遷出中國大陸市場,留在中國大陸的企業許多也沒有訂單,影響在臺灣兩岸接單生產的企業也多愁眉受困。在這樣子的狀況之下,企業紛紛做出留下或遷移的決定。目前多數臺商產業的遷移大多以遷回臺灣或東南亞國家為主,更為長遠避免受政治因素影響,也有越來越多的臺商會將他們的生產安排在不同的東南亞國家,以便有更多彈性的發展。

    在如此多變的環境下,人力資源的領域受到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各企業的人力資源工作者要提升工作思維的高度,要能站在企業的夥伴角色,替企業解決這些困境。企業對人力資源的期待和展望也跟以往不同,期望人力資源展現的能力會是具有韌性、學習力、國際思維及開創力等,能帶動企業走出困境的職能。

    並且要以經營導向的視野,跟著企業階段性的策略發展。兩地因為政治、經濟環境的改變,必須要有做一些重大決策的調整能力,當企業決定做生產線及生產基地的調整時,要能夠馬上考量新的場域是否能夠支持策略的決定?譬如,當地人才供需是否充足?是否具有所需之技術?這些人員是否能夠在短時間訓練之後,就能夠補充所需的勞動力?人力資源部門的同仁對所在地勞工或管理的法規是否能夠充分的了解?團隊中的同仁是否具有當地語言溝通的能力?當企業在變遷生產基地時,所有作業流程,特別是跟人相關的作業,會影響企業在這個變化過程中的成敗。譬如:原有生產部門的人員是否能夠很順利地搬遷?現有人員的技術是否可以應用到新的生產基地所需?在變遷的過程中,對員工遷移造成的一些家庭和生活上的影響是否有配套措施?在新基地裡是否有相關的資源系統能夠讓員工得到相關的支持或滿足?譬如:員工眷屬對當地文化的了解、遷移以後員工孩童念書的問題等等,這都必須要有充分的規劃。遷移以後員工及其眷屬對當地文化的了解是否能夠做事先的教育、新場域員工居住問題的安置、員工搬遷的協助、新場域員工生活以及物價的考量,是否需做兩地的平衡調整、環境的安全等等都是非常重要。

 

    從歷史來看,臺商具有堅韌的毅力與適應力,無論環境多麼的艱難,臺商都能一一的克服。從過去半年新冠疫情之後,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兩岸臺商的布局已經更加多元化,企業已經將他們的生產基地跟著他們供應鏈的改變更多元性的佈置在不同的國家,其中多數的佈局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少數的佈局則在美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由此可以看出兩岸臺商隨著世界新的發展及國際全球的市場趨勢做調整,這樣的調整基本上對過去不十分積極走向國際舞臺的臺商,可能更是一個蛻變的好機會,這樣子的蛻變相信能讓臺灣企業更走向另一個巔峰,在各種產品的領域就更能開創新格局

(本文作者薛光揚現為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長、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