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推动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互利共赢

2022年06月22日 05:37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成 袁 勇

  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场。经济日报记者 袁 勇摄

  6月19日至21日,由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办,包括18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90家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在内的5600余名嘉宾参会。大家探讨交流,寻找合作机遇,推动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互利共赢。

  营商环境有温度

  与会嘉宾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表示,欧力士之所以一直坚持在中国市场谋求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想用‘有温度’和‘亮眼’来形容中国的营商环境。”刘国平说,“中国有很好的营商环境,而且在不断优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正是因为在营商环境方面具有强大吸引力,才推动我们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表示,在中国营商环境的众多因素中,政府执行力强让她感受最为深刻。她说:“很多开放政策在各地落地时,都让跨国公司感受到了中国的执行力。比如,多地政府把开放政策落地作为‘一把手工程’。为了促进企业创新,政府也乐于推进区域内制度创新,打造包容的政策环境。”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21年向全球用户交付超过48万辆纯电动汽车。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发展成果,得益于中国为跨国企业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支持。“当前,中国稳外资、稳外贸政策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带来了信心,特斯拉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陶琳说。

  2021年,贝克休斯公司在华业务迅速恢复,已达到2019年水平。贝克休斯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广阔市场潜力和供应链体系。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给全球跨国公司带来了稳定预期。”

  在华发展有信心

  与会嘉宾表示,中国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光明,疫情不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顺利推进和复工复产的开展,物流逐渐恢复,市场趋于回暖,我们5月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均达到预算,并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德国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贺利氏集团始终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决心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公司将加大对人才、研发和生产设施的投入力度,并计划把海外新产品引入中国本土化生产。

  近年来,高通每年在中国的投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在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有深厚积累,高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公司将继续与中国产业伙伴紧密携手,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表示,中国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广阔市场机遇。“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有信心,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消费市场在疫情过后总能快速复苏,同时新的经济业态也在不断涌现,这增强了包括路易达孚在内的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高启说。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副总裁赵炳弟表示,中国不仅是消费大国、制造大国,也是科技大国、创新大国。近两年来,松下电器在中国市场增加了多家生产基地,足以表明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吸引投资有实招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办至今,已经成为山东展现良好营商环境、推介投资优势的重要平台。山东也通过峰会的聚商融智效应,积极打造跨国公司投资高地。

  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说:“SK集团与山东交往日益密切,我亲身感受到了山东的经济活力和巨大变化。山东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与SK遵循的经营理念高度契合。我们愿与山东积极探索在氢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为促进中韩两国经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峰会规模越来越大,配套活动越发丰富,其在推动投资合作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办会效应。2020年,青岛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5个。2021年,青岛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8个,其中17个是2021年7月召开第二届峰会后引进的,占比达到60.7%。

  本届峰会期间,山东各地积极把握机遇,与参会企业进行了广泛沟通交流,进行招商引资。青岛、济南、威海、烟台、淄博、菏泽等地都举行了城市推介活动。

  面对丰富的跨国公司资源,各地政府在自我推介和招商引资时,格外注重投资项目与当地发展需求和发展定位的匹配度。6月21日,在峰会举办的“新业态·新消费·新城市”洽谈会中,青岛市市北区做了台东步行街改造提升主题推介,希望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安排及商贸产业链招商行动目标任务,引进、建设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让更多的首店、首品、首发、首秀项目落地,让台东步行街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城市名片”和“国际客厅”。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袁 勇)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推动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互利共赢

2022-06-22 05: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现场。经济日报记者 袁 勇摄

  6月19日至21日,由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办,包括18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90家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在内的5600余名嘉宾参会。大家探讨交流,寻找合作机遇,推动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互利共赢。

  营商环境有温度

  与会嘉宾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欧力士集团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表示,欧力士之所以一直坚持在中国市场谋求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想用‘有温度’和‘亮眼’来形容中国的营商环境。”刘国平说,“中国有很好的营商环境,而且在不断优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越来越好。正是因为在营商环境方面具有强大吸引力,才推动我们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表示,在中国营商环境的众多因素中,政府执行力强让她感受最为深刻。她说:“很多开放政策在各地落地时,都让跨国公司感受到了中国的执行力。比如,多地政府把开放政策落地作为‘一把手工程’。为了促进企业创新,政府也乐于推进区域内制度创新,打造包容的政策环境。”

  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21年向全球用户交付超过48万辆纯电动汽车。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表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发展成果,得益于中国为跨国企业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支持。“当前,中国稳外资、稳外贸政策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带来了信心,特斯拉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陶琳说。

  2021年,贝克休斯公司在华业务迅速恢复,已达到2019年水平。贝克休斯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广阔市场潜力和供应链体系。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给全球跨国公司带来了稳定预期。”

  在华发展有信心

  与会嘉宾表示,中国经济潜力巨大,前景光明,疫情不改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顺利推进和复工复产的开展,物流逐渐恢复,市场趋于回暖,我们5月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均达到预算,并好于去年同期水平。”德国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贺利氏集团始终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决心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公司将加大对人才、研发和生产设施的投入力度,并计划把海外新产品引入中国本土化生产。

  近年来,高通每年在中国的投入都保持两位数增长。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在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有深厚积累,高通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公司将继续与中国产业伙伴紧密携手,共同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路易达孚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高启表示,中国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广阔市场机遇。“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有信心,近年来,我们看到中国消费市场在疫情过后总能快速复苏,同时新的经济业态也在不断涌现,这增强了包括路易达孚在内的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共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高启说。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副总裁赵炳弟表示,中国不仅是消费大国、制造大国,也是科技大国、创新大国。近两年来,松下电器在中国市场增加了多家生产基地,足以表明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吸引投资有实招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办至今,已经成为山东展现良好营商环境、推介投资优势的重要平台。山东也通过峰会的聚商融智效应,积极打造跨国公司投资高地。

  SK集团首席副会长崔再源说:“SK集团与山东交往日益密切,我亲身感受到了山东的经济活力和巨大变化。山东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与SK遵循的经营理念高度契合。我们愿与山东积极探索在氢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为促进中韩两国经贸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随着峰会规模越来越大,配套活动越发丰富,其在推动投资合作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办会效应。2020年,青岛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5个。2021年,青岛新引进世界500强签约、投资项目28个,其中17个是2021年7月召开第二届峰会后引进的,占比达到60.7%。

  本届峰会期间,山东各地积极把握机遇,与参会企业进行了广泛沟通交流,进行招商引资。青岛、济南、威海、烟台、淄博、菏泽等地都举行了城市推介活动。

  面对丰富的跨国公司资源,各地政府在自我推介和招商引资时,格外注重投资项目与当地发展需求和发展定位的匹配度。6月21日,在峰会举办的“新业态·新消费·新城市”洽谈会中,青岛市市北区做了台东步行街改造提升主题推介,希望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安排及商贸产业链招商行动目标任务,引进、建设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让更多的首店、首品、首发、首秀项目落地,让台东步行街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城市名片”和“国际客厅”。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 袁 勇)

(责任编辑:冯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