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援助機構負責人週一表示,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國家有可能加速全球糧食危機,並特別指出中國在東非數百萬人面臨飢餓的情況下囤積化肥和糧食。
美國國際開發署署長薩曼莎·鮑爾還批評中國在2022年僅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捐款300萬美元——而美國則捐贈了27億美元——儘管有預測稱,非洲之角會因食物短缺而出現「兒童死亡人數激增」。糧食短缺始於一場嚴重乾旱,並在俄羅斯於2月入侵烏克蘭後變得越來越嚴重。
鮑爾的言論凸顯出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暗中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丁及其控制烏克蘭的戰爭越來越憤怒
戰爭預計將造成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破壞,除此之外,它還嚴重干擾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小麥出口以及東歐各地的化肥供應,擾亂了全球糧食市場,並引發對新一輪非洲饑荒的擔憂。
廣告
「對這場戰爭置身事外的國家絕不能對這場全球糧食危機袖手旁觀,」鮑爾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次演講中說。
她呼籲中國加入其他100多個國家的行列,這些國家已承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出口更多糧食和化肥,並分享有關國內庫存和農產品生產的信息,以安撫緊張的市場。
她說,這樣做將「有力地表明中國希望成為全球領導者,成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經濟體的朋友」。
然而,鮑爾表示,在非洲的救援工作中,中國的缺席「尤其醒目」,北京在非洲參與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發展項目——有時使用的是中國勞工而不是當地工人。
世界糧食計劃署估計,到今年年底,非洲之角將有多達2000萬人忍飢挨餓。在2017年的另一場乾旱期間,中國捐贈了3400萬美元用於聯合國糧食署在該地區的工作。
週一晚間,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在一份長篇幅的回應中詳細介紹了北京與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合作,包括在中國設立一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以及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與該組織的發展項目相關的其他援助。
廣告
劉鵬宇還指責美國及其少數盟友操縱全球食品貿易。
「美國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減少自己的糧食能源化消耗,甚至藉機助推糧價高企,謀取私利,」劉鵬宇說。他稱之為「極其不負責任」。
曾經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鮑爾對普丁和俄羅斯的入侵給予了最嚴厲的譴責,稱其為「人類苦難的最新加速劑」。
「通過他的所作所為,他推高了食品、化肥和燃料價格,同時讓烏克蘭糧食退出市場,對全世界的窮人發動了戰爭,」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