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持续营造民企“敢投”环境

2024-01-12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全国工商联近期面向14万家民营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九成样本企业认为2023年营商环境有所改善,41.6%的企业表示将在2024年扩大投资,比2023年实际新增投资的企业占比高出8.8个百分点。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加上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投资意愿呈现向好趋势并非易事,也绝非偶然。从大势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蕴藏的机遇让许多民营企业跃跃欲试,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民营企业迎难而上增添了底气。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各部门出台的配套举措,既聚焦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释放出“知其难”的信号;又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发布多批项目清单,搭建推介平台,展现出“解其难”的诚意。

  但也要看到,目前民企投资总体信心仍有待提升,一些企业面临用地用能等关键要素受制约、不合理门槛限制、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缓慢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出实招办实事,让民企投资不仅“有得投”“投得好”,还要“稳得住”。

  随着民间资本参与更多重大项目、深入更多行业领域,有关部门要跟进服务。一方面,要及时发布相关项目、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要求等信息,做好政策解读、业务对接等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更好了解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另一方面,要注意畅通民营企业投资问题反映渠道,搭建直诉平台,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在项目前期准备、项目推进实施等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对具体问题要尽快解决,对共性问题要研究做好制度规则的“立改废释”。

  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充分发挥其在把握创新方向、推动应用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大科研投入。民企制造业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强韧性,应加大对民间投资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应用先进技术,加快设备更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前有的地方积极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领域,有的地方全面推进“分层式”供地模式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各地还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创新思路、市场办法、改革举措,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的良好环境。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要压实各相关方面责任,确保政策不空转,避免出现过头承诺与“空头支票”问题,切实增强民营企业投资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符仲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金观平:持续营造民企“敢投”环境

2024年01月12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金观平

  全国工商联近期面向14万家民营企业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九成样本企业认为2023年营商环境有所改善,41.6%的企业表示将在2024年扩大投资,比2023年实际新增投资的企业占比高出8.8个百分点。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加上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投资意愿呈现向好趋势并非易事,也绝非偶然。从大势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蕴藏的机遇让许多民营企业跃跃欲试,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民营企业迎难而上增添了底气。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到各部门出台的配套举措,既聚焦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释放出“知其难”的信号;又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发布多批项目清单,搭建推介平台,展现出“解其难”的诚意。

  但也要看到,目前民企投资总体信心仍有待提升,一些企业面临用地用能等关键要素受制约、不合理门槛限制、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缓慢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力度出实招办实事,让民企投资不仅“有得投”“投得好”,还要“稳得住”。

  随着民间资本参与更多重大项目、深入更多行业领域,有关部门要跟进服务。一方面,要及时发布相关项目、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要求等信息,做好政策解读、业务对接等工作,帮助民营企业更好了解项目、进行投资决策。另一方面,要注意畅通民营企业投资问题反映渠道,搭建直诉平台,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在项目前期准备、项目推进实施等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建立健全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对具体问题要尽快解决,对共性问题要研究做好制度规则的“立改废释”。

  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充分发挥其在把握创新方向、推动应用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大科研投入。民企制造业投资一直保持着较强韧性,应加大对民间投资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应用先进技术,加快设备更新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前有的地方积极推进民间资本进入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领域,有的地方全面推进“分层式”供地模式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表明,各地还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创新思路、市场办法、改革举措,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的良好环境。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要压实各相关方面责任,确保政策不空转,避免出现过头承诺与“空头支票”问题,切实增强民营企业投资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