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ADI

2030半導體業誰領風騷(10/10):黃金十年 vs. 完美風暴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說:「我們經常高估短期利益,低估了長期的商機」,1998年他創業的那一年,全世界IT市場大約5,000億美元,那是網際網路剛要起飛的年度。2020年時,IT產業擴張到3兆美元,但網際網路的商機高達13兆美元。而這此刻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商機剛剛萌芽,我們可以想像到2030年時,全球在3D Internet的商機驅動下,超過30兆美元的龐大商機嗎?

半導體成為大家矚目的焦點,我們期待「黃金十年」,但整個世界的走向卻似乎背道而馳。美元獨強,亞洲主要貨幣走軟,中國經濟看不出復甦的跡象,從電子業的供應鏈變化,也可以知道對中國出貨的伺服器、手機零件都沒有好消息,台積電的總裁魏哲家鼓勵員工輪休,但大家都擔心這一波壞景氣會是完美的風暴嗎?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半導體事業部負責人慶桂顯說,DRAM市場經歷過好幾次大崩盤,每次至少延續5季,而衰退幅度達到41%以上。2022年7月起,記憶體銷售金額開始巨幅縮減,2022年第3季跌幅會達到38%,到2023年第4季之前,都不要有太高的期待。

領導大廠如是說,我們還能期待好消息嗎?但半導體業從來都是個「生於憂患」的產業。1970年代,半導體脫離IBM、NEC這些公司,在英特爾(Intel)、德州儀器(TI)領軍下,成為獨立的事業體,但那是石油危機與嬰兒潮世代橫空出世的時代,競爭最激烈,但也是成就非凡的一代。

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三星浴火重生,台積電、聯電走入國際舞台成為「晶圓雙雄」,但我認為台積電、三星都是在2009年的金融海嘯中,以極佳的體質與競爭力成為領導全球的頂尖企業。這一次的試煉才剛剛開始,增加的變數是區域化生產與地緣政治的影響。日本、南韓、台灣這些國家不見得是惶惶終日,而是在大趨勢下找到新的需求。

這也是個敵友難分的時代。當產業從技術導向、產品導向,走到應用驅動的新時代時,供應鏈上的參與者就應該拋棄傳統的敵友觀念。以面板產業為例,當面板的生產低於成本價時,友達、群創就有了更多的合倂可能性。

友達會將面板賣給樺漢,群創難道不想要其他產業電腦業者的商機嗎?台灣的華邦、旺宏都是生產記憶體的廠商,但與三星的技術規格、競爭條件並不相同,華邦成為三星重要的供應商,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大家應該努力創造新商機,而不是打敗誰。為了避免過於依賴中國市場,讓亞洲中型市場的再崛起,二線海港、空港成為電子商務的交流樞紐,都可以讓第三方的印度、東協市場更具槓桿效益。事在人為,我們需要的是在艱困時代的前瞻願景。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