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00910、00713等9檔ETF發放194億!反被網酸:填息與否才重要

原來切西瓜方式都錯了?名廚教你2分鐘快速切法而且不沾手

台積設後段先進封裝總廠長制 邁新里程碑

房地合一稅力挺住宅基金

房地產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房地產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挺住宅政策,財經官員表示,自今年開始,房地合一稅撥入住宅基金比率已提高至20%,較去年的10%倍增。今年前五月累計撥入35億元,年增七成。

住宅基金主要用於推動重大住宅政策,例如社會住宅、租金補貼等,政府撥補是主要財源,自2024年起開始將房地合一稅撥入住宅基金,2025年撥補比率再加碼。

依「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稅課收入分配及運用辦法」,房地合一稅收入扣除10%的中央統籌分配地方後,餘額用於住宅政策及長期照顧服務支出之分配,由行政院視各用途業務需求及財務狀況統籌調配;任一用途獲配金額不得低於餘額10%。

早在2014年,房地合一在修法討論期間,就有立委問到未來房地合一課稅上路後,將提撥多少稅收做為興建社會住宅基金?時任財政部長張盛和曾表態「20%是我認為合理的數字」,但房地合一稅2016年上路後,遲未分配給住宅基金,直至2024年調整分配方式,才開始撥入10%,今年起則撥入20%,居住團體倡議了十年的政策終於落實。

財政部官員解釋,行政院去年3月間已開會決定,今年開始房地合一稅撥入住宅基金比率提高至20%。依五區國稅局提出的房地合一稅概估數,扣除統籌分配稅額後,計算出今年擬撥入179億元至住宅基金,與去年的預算數相比、增加2.7倍。

不動產市場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受到央行信用管制影響,房貸持續緊縮,再加上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衝擊全球經濟局勢,間接影響民眾購屋信心,財政部統計,個人房地合一稅5月仍為雙位數的負成長、年減20.1%,累計前五月房地合一稅年減14.5%,今年稅收表現並不理想。

然而因撥補住宅基金比率已提高至20%,雖然房地合一稅本身衰退,但今年前五月撥入住宅基金35億元、仍年增71.1%。外界關注,房地合一稅也是長照基金財源,提高對住宅基金撥補,代表挹注長照基金減少,是否會影響長照財源?官員解釋,長照基金財源還包括遺贈稅、菸稅等,會密切與其他部會橫向聯繫。

長照 房地合一稅
💡他五年創10倍獲利39歲退休,揭靈活整合投機與投資策略

延伸閱讀

明年未滿50歲年輕型失智納長照 民團:對家屬是好消息

長照新制放寬外看家庭使用日照 專家籲別漏重度失能者

長照擴大服務內容分三階段上路 9月起居家喘息地點放寬

認「長照3.0」收支2029後恐交叉!衛福部堅持保險制有正當性問題

相關新聞

被土城殺妻嚇到!她想幫女兒買房擔心被分一半 專家1招解決

土城家暴莽夫殺死太太及小姨子引發父母恐慌,正業地政士事務所長鄭文在表示,近日就有一位媽媽,因女兒和丈夫感情不睦,想另外買...

領6百萬保險金、匯給家人會被課贈與稅?專家解析:國稅局是看「為何給錢」

今天早上,有位網友私訊R姐,故事是這樣開始的——「妹妹因為失能領到600萬保險金,之後把400萬匯給弟弟,200萬匯給姊姊。結果親戚提醒:小心,這樣會被課贈與稅!她才慌了……」 其實,很多人在把錢匯給家人時,從沒想過會有稅務問題,這很正常。但也別急著害怕,國稅局看的不是錢從哪裡來,而是為什麼給。 在討論課稅前,最重要的,是先把事情搞清楚。同樣一筆匯款,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後果。

賺海外所得要主動申報!她弄錯一觀念連補帶罰上百萬元

綜所稅申報進入倒數階段,台北國稅局提醒,有投資海外金融商品或不動產的民眾要注意,若全年海外所得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且...

快檢查!財政部提醒「報稅4地雷」報錯就開罰 最後修正期限曝

你報稅了嗎?113年度(2024年)報稅期限距今(24日)只剩一周,財政部於截止前提醒常見4種報稅地雷,建議申報完也要再次確認,避免報錯遭補稅處罰。不過,不小心報錯也不需擔憂,在截止日(6月30日)前

新竹男賣老家透天吞180萬重稅 錯失這時機優惠稅率飛了

新竹林男出售鄉下老家透天厝房屋,因土地面積大,且已持有10餘年,經核定土地增值稅竟高達180萬餘元,林男收到稅單後認為負...

外銷適用零稅率 要有證明

外銷貨物或勞務,營業稅可適用零稅率,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提醒外銷業者,必須依規定備妥相關證明文件,首先要判斷類型屬於外銷貨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