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兩會聚焦經濟成長目標
來源:工商時報網
文/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大陸人大、政協兩會於3月4日、5日先後開幕。今年大陸對外面臨來自川普關稅政策挑戰,對內得應對持續低迷的消費、房地產危機和失業難題;同時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啟動「十五五」規劃的關鍵年分。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進行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經濟成長目標仍為5%,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2%左右。當前內外環境交迫下,能否達成目標?
大陸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歷經30年的二位數高速成長後,進入個位數的新常態發展。去(2024)的GDP總值達到134兆9,084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5%,主要係第4季年增5.4%拉起。各界對經濟預期眾說紛紜下,最終達成官方設定的目標,但是低於2023年的5.2%;卻也是除新冠疫情期間外,35年以來新低。因而,不少人認為今年要達標更為困難。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今年要施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四大財經部會釋出政策利多來看,今年應也是破釜沈舟,非達標不可。
首先,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赤字率擬按4%安排,比去年提高1%的歷史高峰值,赤字規模5.66兆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6兆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恢復增長,加上調入資金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為29.7兆元、較上年增加1.2兆元。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人民幣1.3兆元,部分將用於化解地方債危機。
其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被列2024年政府工作10大任務之首,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及多項關鍵產業,包括AI、綠色能源、無人駕駛、低空經濟、數字經濟、人形機器人、6G等是科技製造業重心,無疑也是「十五五」規畫的發展重點。
尤其,年初DeepSeek面世,引發全球關注。李強本次報告中提到要持續推進「人工智慧+」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市場優勢結合,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發展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機械人等裝備,可見其發展的新方向。
再者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振民營經濟」。在兩會舉行前,習近平即先與數家民營企業家座談。坦言之,民營企業是經濟成長不可或缺的動力,為重振民營企業信心,助力經濟成長,大陸當局2023年發布《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同年7月24日發改委又發布《關於進一步抓好抓實促進民間投資工作努力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的通知》,提出17項具體措施,並成立「民營經濟發展局」,藉以穩定投資信心。
目前各省市已公布的「十五五」前期研究課題中,已有多個省份將提振民營經濟課題列入。外界關注的《民營經濟促進法》有望於今年出台。
另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了2025年九大任務,其中擴大內需被列為提振經濟的首要目標,而「大力提振消費」則居於九大任務之首。人行行長潘功勝今年1月13日在香港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將從以投資為主,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關注消費增長」。可見如何促進消費、達成CPI為2%目標,將是今年值得關注重點。
大陸長期以來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雖近年占比下滑,但其經濟成長變化對台灣仍然具關鍵影響。政府與企業應關注其政策動態,及早因應,以確保經濟穩定發展。
敬邀參加114年3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喔!
詳情請至以下網址:https://www.chinabiz.org.tw/Ads/ShowC?i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