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期數:第 731
發行日期:2019/12/25
 
 


魚鱗轉成金 青年接手留鄉創業

來源:遠見雜誌

  屏東縣枋寮鄉的新龍社區沒有知名觀光景點,也沒有特別的歷史事件或知名人物,即便此地曾經孕育全球第一尾龍膽石斑的人工魚苗,但大部分台灣民眾對它的印象並不深刻。

  養殖龍膽石斑曾經讓新龍社區一度獲得不錯的發展機會。然而高利潤有著高風險,許多不擅養殖的當地養殖戶,在過去數十年間陸續認賠賣地。新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春來回憶,在龍膽石斑一碗上萬塊的年代,雖然有一些養殖戶賺得盆滿缽滿,「但龍膽石斑養殖不易,大部分居民其實是賠錢的。」

亟於尋求突破   地生創生猶如及時雨

  現有300多戶的居民僅有50多戶持續養殖,而占全區80%土地面積、200多公頃的養殖用地,也幾乎為外鄉客使用。土地資源旁落,加上缺乏有利的謀生方式,新龍社區迎來人口流失、社區發展乏力的重大危機。對急於突破,尋找出路的新龍社區來說,地方創生就像一場及時雨,讓在地年輕人看見機會。林春來表示,爭取地方創生不但要對地方特色和資源非常了解,居民也要有很高的社區共識。

  所幸新龍社區在2009年起陸續參加社區營造、農村再造等計畫,已訓練出一批凝聚力高、對未來發展想法一致的志工群。今年初一群在地青年創辦「愛地創意行銷」公司,決心留在故鄉共同奮鬥,更為社區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砂土路改柏油   啟動社區進化之路

  2009年前的新龍社區許多道路都還不是柏油路或水泥路,而是砂土路,車子一駛過,馬上就灰塵滿天。林春來在接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後,聽聞道路可以利用農村再生計畫的經費補助鋪設,當下就提筆申請。自此也開啟了新龍社區的進化之路。

  有了農村再生的成功經驗,新龍社區陸陸續續向農委會、水保局、勞動部、衛福部等單位,送計畫、請補助。透過這些計畫逐漸勾起居民對社區發展的願景與關心,尤其專家學者的培訓課程不斷被引入,居民對未來的社區藍圖也逐漸由凌亂變清晰。之後更有民眾直接捐出6分空地,讓社區志工規劃使用。

  現在走進新龍社區平整的柏油路早已連接各地魚塭,許多道路欄杆上也繪有生動活潑的在地傳奇和歷史故事,原本只被拿來種樹、鋤草的空地是煥然一新,龍膽石斑的入口意象、漁網作裝飾的綠意廊、早期捕魚的人力竹筏等,充滿在地元素和教學意涵的裝置都在這座新公園一一呈現,而此處也成為居民休憩和外地遊客導覽參觀的重要場域。

與水試所合作  培育出第一尾龍膽石斑魚苗

  1995年戴昆財和水試所台東分所合作,在新龍社區成功培育出第一尾龍膽石斑魚苗,新龍社區居民以「龍膽石斑的故鄉」而自豪。過去數年,新龍社區發展協會不斷結合外部資源,研發龍膽石斑的各種可能性,諸如相關的手工藝、香皂、果凍、化妝品等,至今仍有許多成品陳列在社區辦公室內。

開發手工皂   但不敵市場競爭而敗北

  對於龍膽石斑的利用,新龍社區並沒有侷限在魚肉,而是把焦點放在魚鱗上。雖然新龍社區的龍膽石斑產量並不是全台最多,但經過處裡後剩下的魚鱗數量仍然十分可觀,因此將這些漁業廢棄物轉化成獨特、有利可圖產品的念頭也油然而生。

  新龍社區找來老師教導如何製作成手工藝品,之後又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嘗試把魚鱗做成手工皂販售。不過當時手工皂盛行、競爭者太多,沒有經過行銷包裝的龍膽石斑手工皂,沒有帶來預想中的商機,反而很快便在殘酷的市場上銷聲匿跡。雖遭遇挫折,但社區居民的希望並沒有被澆熄。3年前林春來又找來大仁科技大學合作開發膠原蛋白凍。

膠原蛋白凍一舉成功   挽回社區信心

  為了迎合台灣人的口味,新龍社區的膠原蛋白凍熬煮6到7小時,把魚鱗煮熟爛直到變成膠質。此外也歸納了一些台灣消費者喜愛的口味,添加天然素材調味,如冬瓜糖等,推出口味多元又富營養、美顏價值的膠原蛋白凍,很快就獲得好評。有了消費者肯定,社區居民也才真正感受到:以往被視為「垃圾」丟棄的魚鱗,有其價值。

  隨著膠原蛋白凍熱賣,以前社區內隨處可見的魚鱗廢棄物如今幾乎已經絕跡,有時甚至還得跟外地加工廠事先預定。而魚鱗加工品所帶來的商機也讓以往只懂養殖的居民,體認到肉之外的附加價值,同時也理解產品經過包裝、行銷後,也可以讓價值翻倍。

  之後新龍社區又找來中華醫事大學,從龍膽石斑的魚鱗中萃取精華製作一系列保養品。目前已開發出保濕精華液、保濕修護乳液、眼霜、面膜等4款產品,而隨著地方創生的資源挹注,2019年可望再推出兩款新產品。

為了讓青年返鄉   努力拓展六級產業

  新龍社區是重要的龍膽石斑養殖產區,其他養殖魚類也有不少產量,不過社區內一直缺乏水產加工廠,養大的成魚幾乎都被外地盤商所收購,漁民只能在一級產業中獲取微薄的利潤。雖然近來朝著再造之路前進,有了新公園、新街道、新商機,還獲得2015年全國社區發展工作評鑑漁村文化績優單位,但始終看不到年輕新血回鄉。為了讓年輕人看到回鄉的希望,逆轉人口流失的困境,2019年新龍社區決定投入地方創生行列。

  林春來表示,地方創生與之前農村再造或其他計畫有所不同,不只資源較多而且可以規劃的範圍也更全面和多元。未來新龍社區希望透過計畫擴大各種生財模式,逐步發展生態旅遊、建構六級產業,讓年輕人能有更多的在地工作可供選擇。

  年初,新龍社區接受輔導將魚鱗製成的美容保養品,重新包裝建立品牌「龍之美」,之後更找來了5位在地年輕人成立行銷團隊「愛地創意行銷」,希望透過專業的行銷團隊能進一步整合在地特色,打造品牌效益,藉此發展更多的社區產業。

  此外為解決長期被盤商剝削的困境,新龍社區也在地方創生計畫中爭取新蓋一座可以去鰓、去肚、去鱗,能進行魚肉處理「三去三清」與即時冷凍包裝的初級加工廠。

  在林春來的構想中,現代家庭很少有人會在家中殺魚,想要的是能方便且快速的料理產品。因此漁民想要取得最大獲利,最好能擺脫一級產業束縛,就近加工並冷凍包裝,做成可以直接煮食的料理包。若再結合「龍之美」品牌發展在地小旅遊,打造順暢的「貨出去、人進來」的行銷通路,持續培養忠實顧客,新龍社區就擁有重獲新生的機會。

青年接棒故鄉再造

  「愛地創意行銷」團隊最早是由鄭芳昆、阮敏森、陳宏洋、郭育旻、邱柏儀等5位理念相近的枋寮青年,經林春來串聯而成立,之後又加入張耀龍、余金福兩位新成員。

  這群平均年齡約35歲的青年,有的是外出後再返鄉,有的則是一直在故鄉打拼,專業各不相同。有種芒果、開餐廳、表演導覽、平面設計、網站銷售、錄影剪輯,以前這群青年根本沒有交集機會,直到今年初枋寮燈會同時回鄉擔任志工才聚在一起。燈會期間透過林春來介紹,他們看到新龍社區的故事,也感受到家鄉沒落的危機,於是在勞動部多元人力計畫下決定結合各自的專業成立公司,用實際行動點燃再造故鄉的薪火。

  經營景觀餐廳的阮敏森負責用網路行銷龍之美產品;喜歡導覽平日卻種芒果的郭育旻,則希望能讓更多的遊客認識新龍社區及枋寮周邊美,並試圖串聯周邊紅樹林、浸水古道、沙窯和抓魚體驗打造農村小旅遊;陳宏洋負責攝影和美術設計;而有海外經驗的鄭芳昆和擅長行銷的余金福則期望未來能帶著社區好物走向全世界。

  林春來表示,跟社區的老志工相比,這群年輕人有更好的規劃能力與執行力,有了他們帶頭未來地方創生將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一起努力讓新龍和枋寮走得更遠、更好。《原始全文


敬邀參加108年12月份台商張老師「中、南部」現場預約駐診諮詢服務,

敬請事先報名才能保留座位,歡迎踴躍參加!


*台商張老師季刊自103年起轉為「月刊」發行囉!有需要的朋友可填寫索閱登記表詳情與登記表下載



*中國經濟網:大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2019/12/25
*中國證券網:央行護航跨年資金面 降准預期再升溫
2019/12/25
*中國日報網:全球貿易低迷不振 2020年機遇挑戰並存
2019/12/25
*大眾網:穩定歲末年初流動性平穩 春節前料成降准窗口期
2019/12/25
*新浪網:央行今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 當日實現淨回籠500億元
2019/12/25
*金融界:新經濟托起就業一片天
2019/12/25
*金融界:12月25日盤前重要市場新聞
2019/12/25
*新浪網:2020年大陸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2019/12/25
*中國經濟網:2019年外賣生意有多火 交易額預計超6000億 增長30.8%
2019/12/25
*大眾網:全大陸經濟普查系列報告顯示:中小微企業作用日益顯著
2019/12/25
 
*常州市台辦:海峽兩岸科技與人文教育暨產教融合研討會舉辦
2019/12/18
*連雲港市台辦:崴新能源超低溫鋰離子電池中試生產線投產
2019/11/18
*鹽城市台辦:臺灣嘉鋼精密專案被調入鹽城重大專案投資計畫
2019/08/29
*泰州市台辦:泰州台青會舉辦創新創業發展企業行專題活動
2019/12/16
*南通市台辦: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向臺灣同胞開放招聘
2019/12/05
*連雲港市台辦:尹哲強調研連雲港春夏季集中開工台資項目建設
2019/12/05
*淮安市台辦:淮安開放型經濟穩步推進 實際利用台資蘇北第一
2019/12/09
*泰州市台辦:高港區在蘇州舉辦“台資企業管理能力培訓班”
2019/12/10
*揚州市台辦:“月亮城杯”2019揚州·臺灣文創大賽頒獎典禮舉行
2019/12/09
*連雲港市台辦:灌南縣實施“三大工程”奮力推動台資經濟行穩向好
2019/12/11
     
     
 
     
     
*新浪網:大陸西部開發戰略成效顯著
2019/12/20
*中國保險網:中歐班列發運貨值超百億 已累計發運588列4.35萬標箱
2019/12/20
*中國機械人網:人工智慧仍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顯著提高經濟生產率
2019/12/20
*客家新聞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堅守“三個不能變”
2019/12/20
*衡陽汽車網: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 扎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2019/12/20
*大眾日報:數位化平臺是轉型升級加速器
2019/12/20
*中金在線:大陸跨境電商規模將臨8億大關
2019/12/20
*雨果網:2019年跨境電商的企業需要怎樣的運營人才?
2019/12/20
*人民網: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2019/12/20
*澎湃新聞:智慧製造在未來3-5年會逐步出現
2019/12/20
 
*財新網: 貿易摩擦進程的三條主線
2019/12/20
*財訊快報:台商回游資金加速內需建設
2019/12/20
*證券日報:11月樓市調控目標有效落實專家預計樓市降溫將延續
2019/12/20
*中國金融新聞網:六舉措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2019/12/20
*北京新浪網 :發展地方債市場要開好「前門」嚴堵「後門」
2019/12/20
*北京新浪網 :數字經濟催生知識產權保護新需求 相關廠商迎來發展機遇
2019/12/20
*期貨日報: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備堅實基礎
2019/12/20
*人民日報:守護食品安全的人:嚴格執法 卻不冰冷處罰
2019/12/20
*大公報:大陸服務貿易持續開放
2019/12/20
*上海證券報:資本市場應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2019/12/20
     
     

台商品牌館  |  台商故事館  |  台商人物館  |  台商企業館  |  台商協會館  |  焦點  |  新聞  |  交通  |  投資  |  機構  |  生活  |  台商產業  |  大陸產業
版權所有 © 201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委託單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執行單位: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製作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處 台商服務窗口專線:02-23975955 (上班時間:平日9:00~18:00) 台商張老師:02-27563266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台商服務中心:02-27151995 緊急聯繫專線:02-27129292 (24H) 大陸配偶關懷專線:02-2718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