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57 期 (2011年11月份)

ECFA原產地證書提高台灣製造品在大陸市場競爭力作者:林建山

  2011年8月15日大陸海關總署發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期收穫計畫實施半年後,在進出口貿易上的實績與效益:截至2011年6月30日,大陸內地市場進口台灣產品總共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進口貨物12,201筆,貨值19.14億美元,關稅優惠總金額達3.53億元人民幣。

ECFA關稅優惠項目受惠最大

  ECFA早期收穫計畫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依照早期計畫清單,大陸市場對原產於台灣的557種8位元稅項號列的產品實施降稅。在半年之內,ECFA促進大陸進口台灣產品的效果,已經初步顯現,而且能夠保持平穩。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大陸市場從台灣進口而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貨物12,201筆,貨值19.14億美元。而綜合統計整個2011上半年,大陸市場對台灣商品進口總金額達102.4億美元,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貨值占總進口貨值接近兩成;與2010年同期同類商品進口相比,一般貿易項下ECFA降稅清單所涉產品進口貨值成長44%,明顯高於大陸自台灣進口的年率成長23.7%,也高於大陸自全球進口的年率成長33%。

  按貨品金額計算,大陸進口台灣製品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貨物,主要是有機化工產品,進口金額8.67億美元,占受惠進口總額的45.3%,對二甲苯、丙烯和鄰二甲苯等是其主要品種;機械產品、塑膠製品、冶金產品、礦產品和紡織產品等五類貨品,受惠進口金額分別為3.45億美元、2.13億美元、1.74億美元、8,995.9萬美元和8,110.3萬美元,受惠進口總額的占比,分別是18.0%、11.2%、9.7%、4.7%和4.2%;農產品方面,受惠進口561.4萬美元,占受惠進口總額的0.3%。

寧波、廈門、深圳三大口岸進口台灣製造品最多

  在ECFA協定計畫實施下,進口台灣貨物數量最大的大陸口岸寧波,針對丙烯、對二甲苯等化工原料,直接降為零關稅,加大了原產台灣的所有化工產品之內地市場競爭力。2011年首6個月,寧波口岸從台灣進口的對二甲苯3.4億美元、丙烯2.9億美元。與此同時,原產於台灣的汽車配件、越野自行車等高單價日常生活用品,其進口金額也都明顯增加。

  而與台灣一水之隔的廈門,2011年的上半年依ECFA項下進出口台灣貨物也比2010年同期成長了27.6%,是同期間廈門市對台進出口總額整體增幅的2倍,尤其台灣貨品中具有傳統優勢的機械產品,包括:數值控制車床、磨床等高競爭力的台灣產品,減免關稅額度在3%至10%之間,因此使得台灣機械產品在大陸內地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力優勢。

  2011年的上半年僅廈門東渡口岸,就進口了台灣機械器具及其零部件達2,155.48萬美元,關稅優惠總金額達751.84萬元人民幣,占全國ECFA優惠關稅額的54.5%。隨著ECFA的順利實施,在東渡海關的對台貨運監管現場,正透過一系列便捷措施,推動兩岸貿易快速發展,包括:對水果、農產品等對台生鮮產品設立專門窗口,實施提前預約、船邊驗放、信任放行等措施,加大對台政策的宣傳和諮詢。

  在另一個ECFA貨物進口重鎮深圳,2011年上半年,深圳口岸享受ECFA關稅優惠之台灣進口貨物716筆,總值達6,271.45萬美元,關稅優惠1,598.78萬元人民幣。在享受ECFA關稅優惠的台灣製造貨物中,精煉銅箔受惠貨值為903.38萬美元,居各受惠商品之首,占進口總值35.96%;沖壓機床、未精梳單紗、滾珠螺桿、加工機器、數控臥式車床等6項商品受惠進口總額均超過百萬美元。

  深圳海關採取了多項措施大力支持ECFA的順利實施,一是規範了ECFA貨物通關監管操作;二是為ECFA進出口貨物開闢專用通道,優先接待ECFA貨物,辦理通關手續。對於生鮮、易腐的農漁產品,提供提前報關服務;節假日等非工作時間,提供預約報關服務等,確保ECFA項下貨物快速通關。

ECFA原產地證書成為最熱門節稅工具

  另一方面,大陸企業也同樣在積極利用ECFA帶來的對台貿易新機遇。深圳檢驗檢疫局自2010年底已先後舉辦數場ECFA原產地優惠政策宣導,不少生產出口到台灣的大陸企業,申領ECFA原產地證書,而收穫匪淺:深圳一家進出口公司在2011年1月4日為出口台灣的一批氧化銻產品申辦了ECFA原產地證書,由於該產品在ECFA生效後,關稅稅率由2009年的2.5%直接降為零,該公司憑藉ECFA原產地證書,即享受了近3萬元人民幣的關稅優惠。之後該企業向深圳檢驗檢疫局再次申領的一份ECFA原產地證書更享受到近10萬元人民幣的關稅優惠,這也是近年來深圳檢驗檢疫局簽發的最值錢的一份原產地證書。其他包括:自行車鞍座及手把(產品HS編碼87149500)自行車配件、自行車整車系列的越野車、公主車、仿越野車、跑車等,以至於高性能可充式鋰高分子電池(出口產品HS編碼85078000)的設計與生產企業,都因此享受顯著的出口關稅減免優惠。

  這些案例的效益性,充分顯示,重視和利用ECFA協議,及有效運用ECFA原產地證書,針對早收清單產品,結合台灣本土的生產技術,進口大陸原材料,在台灣生產,然後再運至大陸銷售,可以取得「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 MIT)的新市場利潤價值;反之也可以從台灣進口零配件,在大陸組裝,再運回台灣銷售,這樣一進一出都不會產生任何關稅負擔,並且能使兩岸相關產業形成更加完整和更低成本的產業鏈,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佔據更為有利的位置,共同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台商企業趁勢加緊轉進大陸內需市場

  目前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以出口為主的台資加工貿易企業,普遍遭遇訂單銳減的窘境,深圳地區台商2010年在大陸內地市場的銷量卻大幅成長四成。以現在的經濟形勢,內銷成長將成為大陸台資企業保持穩定發展的最強勁動能;同時,轉戰內需市場正成為廣大台商謀求轉危為安的最重要戰略選擇。在這一波罕見的經濟寒流席捲全球之時,大陸實施的一籃子經濟刺激計畫,尤其是擴大內需政策,不僅是對台商經營的雪中送炭,也是一大避風港,為台資企業的新一輪發展,提供了新生的廣闊生存空間。

  以消費品零售總額為計算,大陸內需市場規模約相當於台灣市場的60倍,台資企業若能善加利用,必能成為一大機遇。

  在當前全球貿易下滑的形勢下,將部分閒置的出口產能和產品轉向大陸內需市場,是台資企業緩解出口壓力、穩定生產的重要舉措,台商企業正積極進行戰略性轉進。當台商企業外銷訂單受到衝擊時,開拓內需市場,將加速穩步進行。

ECFA正有效加大台灣製造品的市場競爭力

  目標鎖定,台商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有效達成。與從事外銷只要接單代工的模式不同,開拓內銷大陸市場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品牌建立、產品轉型和銷路構建等。台資企業必須以長遠為計,扎實推進;台資企業在開拓內需市場的道路上,首先要擺脫對內銷不熟悉而產生的畏懼心理。

  已從單打獨鬥演進到「產業鏈群聚」階段的台資企業,也正在謀求通過包團方式凝聚力量,計畫集聚勢單力薄的中小台資企業,破解開拓內銷的實際難題;共同成立大賣場和物流中心,有助於集中資源、減少中間環節、增加利潤。開拓內需市場是一大契機,台資企業應藉此在大陸內地市場進行更為合理的事業佈局。

  台灣在大陸內地市場的貿易夥伴中排名第七,而大陸已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ECFA的順利實施,正有效推動兩岸經貿關係之快速發展,加大台灣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及產品的出口量。對大陸而言,能夠獲得更多價格實惠產品,並通過產品的引進,學習台灣相關產品技術,兩岸經濟都能同時獲得較大發展。

  隨著ECFA早期收穫計畫的實施,不但促進兩岸經濟融合,加強台灣中間產品與大陸內地產業的分工合作,使台灣產業獲得更多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面對東協自貿區的發展過程,也可以減少被邊緣化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林建山現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台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