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57 期 (2011年11月份)

崗位分析與評價作者:楊望遠

台商諮詢問題摘要

  公司規模不大,196人;管理人員包括後勤38人,工人158人。現感受到工作的瓶頸, 感覺無從下手,所以想請幫我指點。

1.職位說明書一定要從按書上說的崗位調查、崗位分析開始嗎?

2.績效考核是不是從職務說明書裡的職責去考核的?怎麼提取呢?

3.崗位評價有無必要做呢? 

各部門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彙集後最後是不是形成企業管理標準?

台商張老師諮詢解答

  既然公司規模不大,管理人員包括後勤才38人,若老闆親自領軍作戰,則制度越簡單越可發揮快速有效的功能,盡量避免自我設限,實無須針對38人明訂職位說明書,反而可彈性調度,發揮最大產能。目前不少缺乏實戰經驗之所謂管理專家,動輒以建立職位說明書作為管理必要手段,大費周章之後搞出一套荒誕離譜脫節的玩意,最後束之高閣。

  台灣許多知名大企業花費巨資,請國際著名顧問公司搞職位說明書,幾乎沒有成功個案,還耽誤了發展時機。工作分析明確職掌,其實只要用對方法,不必花大錢,也不增加負擔,一樣可達到工作改善與簡化及明確職掌的功效。

  我們設計了一份「工作分析表」(套件函索即寄),請生產線作業員以外的每個人填寫, 只要確實詳盡填好工作分析表,即可進行工作改善與流程簡化。 接著,根據改善後的工作負荷,加上各職等合理的例行工作比率,可求出各單位的編制 (人數及職等),即某單位編制為七職等一人、六職等二人、五職等二人、三及四職等四 人、一及二職等九人。 工作評價分等 至於工作評價分等,須先確立一個理念,若每個人都須將一件事從頭做到尾,不僅養成不易,且需多年經驗及較高職等,但若將工作分為三段,即異常處理、變化調整、標準照做,人員不僅可循序漸進養成,亦可從基層入門。 譬如某軟體設計單位,原需七位元高職等工程師,經分段派工後,僅需一位元高職等工程師、二位元中職等助理工程師、 四位元低職等技術員即可。

  在此提供一簡易、快速且被接受的工作評價法,或可一戰功成,解決多年來的爭論。其步驟如下: 組成工作評價委員會,由各單位選出對各職務熟悉之代表組成。 向各委員說明工作評價的項目及程度。 由委員共同列出全公司所有之職務,並歸納整理確認。由各委員依自由心證將確認之職務予以排序。 將各職務之排序總加起來,再依序排列。 若有委員之個別排序在總排序正負三之範圍外,則挑出請其再確認,並據以修改總排序。 由公司政策考量將職務分為幾等。 以總排序數除以等次,如50除以10,即可得l至5為一等,6至10為二等,依此類推。 再來,我們可以根據各職務的內容,彙整為單位職掌, 再彙整為部門職掌,使組織權責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最後,再根據職掌,可訂出部門績效衡量指標,並展開到單位績效衡量指標,再衍生出各職務績效衡量指標。 當然,這些成果再結合薪資獎工,不僅會大幅提升績 效,更能激發改善與學習的意願,健全企業體質,成為高度自動自發的有機體。

(本文作者楊望遠現為合理化執行顧問、台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