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8 期 (2003年2月份)

2003年大陸各地商機與挑戰作者:江衍雄

     我是1989年就到大陸投資,對大陸各地的投資環境、投資政策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及兩岸的先後入世,大陸各地的商機也不斷顯現。很多台商已涉足大陸的運輸業、成立研發中心,設立銀行、證券辦事處,投資的領域在不斷擴大。然而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在此,謹就2003年大陸的投資商機與挑戰這一主題提出我個人的一些淺見。

珠江三角洲魅力未減

      大陸加入WTO,在其原則的規範下,政策更為透明、市場進一步開放、改革外貿體制、降低關稅、取消非關稅貿易壁壘,這些措施將使台商的投資領域更為廣闊。同時,在WTO貿易爭端機制的規範下,入世後大陸的出口環境也將近一步改善,有利於台商加工出口型企業開拓外銷市場。

      根據統計,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區域正在出現一些變化。台商對大陸投資儘管仍以珠江三角洲及長江三角洲為主,但出現一些新的區域布局趨勢。

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台商投資的魅力未減。

      珠江三角洲地區仍然是台商投資的主要戰場,廣東吸引台商仍具獨特優勢。廣東作為大陸改革開放的先鋒,經過20多年來的歷練,已經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樣板,也是台商聚集最多的地區之一。台商自90年代開始進軍大陸之後,基於鄰近香港交通運輸便利之故,廣東成為台商投資設廠的首選。據經濟部投審會的資料顯示,在1991年時,台商赴大陸投資分布,以廣東的42.1﹪為最高,其次是福建和江蘇。即使是近年上海投資熱竄起,珠江三角地區仍吸引37﹪左右的台資流入,顯見廣東經濟仍有其獨特的優勢。

      目前台商在廣東的投資分布,仍多集中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尤其東莞地區仍是台商最愛。目前在東莞設廠的台資企業高達4,000多家,其中有800多家屬IT業,更有10家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一位。台商分布較多的還有深圳和廣州,及其周邊的中小型城市。

      廣東各個城市正加快自己的改革步伐,以吸引進一步的投資。廣州市正加速發展城市快速軌道交通,並通過城際軌道與珠三角其他城市軌道的連接,從而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內部的「公交」系統,這將有助於打造一個嶄新的珠三角。交通的改善能全面推動珠三角城市群的結構升級;建設合理布局的快速軌道交通網,再加上適當的配套措施,就可為實現全面結構升級奠定基礎,促使城市中心區與邊緣區的均衡發展。

二、長江三角洲地區成為台商新一輪投資的亮點

      台商投資大陸的熱點區域不斷擴大,繼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之後,長江三角洲地區已成為大陸一個新興的台商投資集中地。目前台資製造業主要往昆山、蘇州和無錫等地區群聚發展,商業、服務業則往上海落腳。2001年12月底,大陸發表了一項統計數字,顯示近來台商在蘇州投資的腳步極快,已達台商全部在大陸投資額的20﹪。

      2003年是上海市籌備世博會的第一年,也是上海市「十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重大工程建設將有新的突破,會有一批新的樞紐性、功能性和網絡化的工程上馬。上海市為建成國際經濟、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今後將逐步加大城市配套硬件設施建設的投入,這也為我們的投資提供了契機。

台商研發中心的首選地北京

三、(北)京(天)津、東北地區成為台商高科技產業北移的熱點

      有著較好高科技產業發展條件的北京、天津及東北瀋陽等地成為台商高科技產業北移的熱點。北京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與治理等方面為台商提供了更多的投資良機。到2002年年中,台商在遼寧省投資項目累計2,300多個,協議投資金額29億美元,實際投資金額達15億美元,投資領域涉及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與農畜產品加工等。

      北京在新一輪吸引台商投資競爭中優勢越來越突出。北京孕育了邁入國際商業競爭最需要的人才及文化優勢,北京在科技實力、創新服務、創業動力、資訊化水準、經濟結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數,以及每百萬人中註冊會計師人數等15個項目上都領先於上海,這些優勢更使北京成為台商成立研發中心的首選地。

      北京也在投資「軟環境」上積極地改善。據了解,北京市已對1,984條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全面清理完畢,行政審批事項從原有的41項調整到37項,各項審批縮短到15天之內,逐步規範了投資審批行為。被喻為「全程保母式服務」的外商投資服務中心,開通了外商投資項目服務綠色通道,為外商免費代辦到京投資建立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手續。政府部門與企業交流已形成了固定渠道,「市領導與跨國公司代表座談會」每年召開一次,除此之外還有專門的台商接待日,以便台商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初步形成了政府、企業與社會互動的投資環境監測體系;《北京市外商投資企業投訴管理辦法》已成為外商企業合法權益的有利保障。而且北京有關部門決定2003年海澱區將投資23億元進一步改造中關村核心區等地的環境面貌,全部工程將於明年底完工,屆時將大大改善中關村周邊地投資環境。

四、中西部地區以其優惠的政策等因素也吸引了台商紛紛落戶。

      大陸的經濟發展政策逐漸往中西部地區傾斜,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以其優惠的投資政策、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廉價的土地、勞動力等優勢,也對台商形成了新的吸引力。我們應該抓住西部開發的大商機,積極增加在西部的投資或參與西部開發的工程項目。

      除大陸政府給予優惠政策之外,西部地區自身也積極響應大開發政策,紛紛改善自己的「軟環境」以吸引外資。如寧夏回族自治區專門建立了「經濟發展環境投訴中心」,受理來寧投資者的投訴和建議;中心對這些投訴一般會在一周或15天內給予答覆。再如西藏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法規上的保障與服務:對於符合西藏自治區產業導向,申報文件齊備合格的,其審批立項、調研報告、土地使用、以及工商登記的全部手續,有關部門應積極協助,須在實施細則中所限定的工作日內完成。為減輕企業負擔,對符合鼓勵投資產業或項目的,在有關行政性收費方面給予優惠。在西藏投資的各類投資者及其眷屬和工作人員,在公共交通、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子女就學、旅遊服務等方面,一律享受當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武漢海峽兩岸高科技產業園是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引進台商及其他國家、地區客商投資的對外經濟開發區。在區內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均可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省市人民政府頒布的各項優惠政策。海峽兩岸高科技產業開發園給台商帶來了更多的合作契機。

面臨更多競爭對手的挑戰

一、來自其他地區外商投資的挑戰。

      大陸加入WTO後,台商投資大陸也將面臨新的挑戰。根據亞太基金會日前公布的調查顯示,911事件後,大陸被認為是全球最佳的直接投資地或擴大投資地。其他國家與地區的資本必然會在這個市場上尋求屬於自己的一瓢羹,例如加拿大企業預備2003年對中國的投資佔對外計畫投資的25﹪。

      截至2002年6月底,大陸累計批准台資企業4.86萬家,合同台資金額510億9,000萬美元,實際利用台資275億6,000萬美元,兩岸互補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這與大陸鼓勵和保護台胞投資,實行「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優惠政策是分不開的。入世後外國投資者將大舉進入大陸市場,台商將面對更多的競爭對手。根據WTO的非歧視性原則,大陸將對所有投資者一視同仁,台商原先享受的一些優惠政策將部分喪失。

      台資在大陸的企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業,與歐美大公司相比,實力上並不佔優勢,但台商仍具有先天優勢。希望各行業能儘快適應大陸市場不斷規範的新形勢,有效化解大陸加入WTO帶來的衝擊。

二、來自大陸內地企業的挑戰。

      在大陸投資的台商企業在投資當初,大陸許多國內企業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與我們的產品有一定的距離。但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大陸本地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傳統的大中型國有企業自身就具備相當的規模和競爭力,隨之大陸政府的大力支持,改革日漸成效,如今已取得了相當巨大的成就,其中一些在國際上也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再者大陸改革開放的政策鼓勵民營企業自我壯大。因此,失去各項優惠政策的我們如何與那些日益壯大的大陸企業相競爭,也已引起台商的重視。

台資企業的主要融資方法

三、台資企業自身的限制

1.國內台資銀行較少,企業融資渠道受到限制。

在海峽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中,台資企業融資問題一直是兩岸金融業關注的問題。由於某些客觀存在的原因,台商在大陸不易獲得融資。在這種形勢下,大陸台商主要以以下幾種形式進行融資:

(1)島內銀行融資。台資企業一般由在台母公司以土地、廠房等向台金融機構抵押貸款,匯至大陸。這種融資主要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企業。但不適用台資企業流動貸款。

(2)香港金融機構。在台商大陸投資初期,台商通過香港貸款的比例不大。此後,隨著台灣銀行業進軍香港的增加,台商通過香港融資的比重迅速上升,並成為台商的主要融資管道。但這種方式成本較大。

(3)大陸外資銀行。大陸外商銀行允許台商用該行在台灣的資產向大陸廠商作抵押,在台灣的外商銀行出具擔保信用證給大陸分行,大陸分行針對台商設定抵押額度貸款給需要融資的台商。

(4)大陸商業銀行。目前阻礙兩岸在為台資企業貸款方面合作的關鍵,主要是雙方在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上,內地銀行對台資企業背景不了解,沒有企業的信用情況,「不敢輕易貸款給企業」。

2.台資投資大陸多以「三來一補」和服務加工中小型企業為主,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大陸加入WTO後,對「三來一補」企業不再進行鼓勵,政策上也逐漸取消原有的優惠措施。根據WTO的非歧視原則,這些企業同樣也面臨著課稅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三來一補」企業的轉型成為必然趨勢。最近,深圳提倡的「三來一補」轉「獨資企業」模式正在推廣之中,值得投資大陸的台商注意。

      台資企業多以出口為主,內銷不足。大陸有著廣闊的市場,但在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的產品很少部分是內銷。「三來一補」企業靈活方便、不需要較大的註冊資金、資金不易被套牢且較少受到稅務困擾。但是內銷受到限制,即使產品出售給大陸的台資企業都無法開具增值稅發票,給企業的經營帶來不便。

      雖然台商在大陸投資仍面臨著不少挑戰,但我認為,從總體而言,機遇大於挑戰,機遇多多,商機無限。

(本文作者江衍雄為深圳資深台商協會會長)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