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81 期 (2014年9月份)

剖析大陸的金融改革(二)-大陸金融市場嚴重扭曲作者:周白雲

人民銀行715日發佈的資料顯示,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突破120萬億元,增長14.7%,可謂「錢多多」;與此同時,企業卻仍在喊渴。「錢多多」怎麼不見了?

很多人包括李克強在內,都在問一個問題:“貨幣去哪兒了”。先看看幾個數字:

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國內生產總值

2014年第1-2季度 269044.0億元

2013年第1-4季度568845.0億元

而據大陸人民銀行宣佈,截至20146月份的貨幣供應量

貨幣和準貨幣(M2

1209600.00億元

同比增長14.70%

環比增長2.31%

貨幣(M1

341500.00億元

同比增長8.90%

環比增長4.18%

流通中的現金(M0

57000.00億元

同比增長5.30%

環比增長-1.89%

換句話說,M2超過GDP兩倍多!僅憑M1即超過上半年的生產總值!槓桿高而實體經濟卻貸不到款!

大陸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說老實話:儘管我國M2龐大,但除去存款準備金、備付金、中長期貸款,以及流入「錢生錢」遊戲的資金,留給企業的有效信貸資源有限。

日前,前人民銀行副行長、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就痛批了大陸金融市場的嚴重扭曲:

一、 剛性兌付、政府兜底,使金融產品存款化。截止2013年底,大陸理財產品即「錢生錢」遊戲,規模高達56.43萬億元!等於當年的GDP吳曉靈說:「剛性兌付抬高了大陸的無風險收益率,減少了實業發展的資金可獲得性。國家現在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貨幣多、資金多!但另一方面資金成本又很高,很多企業又感到融資難。這樣的一種矛盾、悖論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當前金融市場當中的一種或明或暗的剛性兌付,使得一些領域即「錢生錢」遊戲,能夠高價吸收資金。」而一般活期存款多數為負利息。

二、 依賴政府隱含擔保使資金配置效率低下。吳曉靈說:「金融機構對政府隱含擔保的期待,使得資金配置傾向於有政府背景的融資主體 (黃志淩說的中長期貸款) 。政府融資平臺和國有企業,都有或明或暗的政府背書,金融業都願意把資金流向這些領域。另外,對擔保的依賴忽視了對企業現金流的分析,促進了信貸的盲目擴張,經濟下行期會對企業形成加倍的打擊。」造成一大批國有企業淪為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屍企業」

三、 大陸金融市場價格機制嚴重扭曲。市場化改革要把金融市場扭曲了的市場價格機制回歸到正常。就是利率市場化及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否則,缺錢的民企貸不到款,國企卻以超低利息貸到太多!復旦大學教授張軍表示:「資金最終都流入國有企業,國企可以利用這些資金進軍房地產業,或對外放貸,於是資產泡沫越吹越大。」

四、 惡性金融創新。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余也曾警示,現在的某些金融創新,實際上是逃避監管,逃避風險撥備、資本約束、信貸指引、稅收等,一味地講究創新,甚至簡單的把存款搬家,即「表內」移到「表外」,也當成一個創新,這對全社會經濟金融結構的調整和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沒有正向貢獻。

但是,無論資金嚴重錯配或價格機制嚴重扭曲,實際上反映了大陸金融制度嚴重扭曲、金融市場偏離了本身的價值和目標。三年來,很多國內外學者預言,繼美國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之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陸資產價格崩潰的明斯基時刻恐將降臨。所謂「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國經濟學家Hyman Minsky觀點:主要是經濟長期穩定導致債務增加、槓桿比率上升,進而從內部滋生爆發金融危機和陷入漫長去槓桿化週期的風險。但他們預言都落空了。而且,我可以斷言:永逺不會!為什麼?因為這些學者大都就經濟學理論觀念看經濟。今天的大陸金融威脅了政府的信用、國家的資產與全民的利益。必須從整個社會層靣,運用達爾文觀念、馬克思思想及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來分析,才能得窺管豹。這也應當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前海、崑山、廈門和上海自貿區開了幾個口子,給民企、外企、臺企帶來便利,但如何掌握資金調度與熱錢套利的政策分寸?難怪有人打問號。因為治標不治本。但願這只是治病的「藥引」:以開放促改革。(本文作者周白雲現為上海貿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顧問、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