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88 期 (2015年4月份)

兩會後臺商投資的地區風險作者:周白雲

對於大陸經濟來說,產出增長率這幾年連續降速已是不爭亊實,特別2012年以來,GDP增長率連續在7.5%左右徘徊。2015年,兩會預設的增長率目標僅為7%左右。從目前官方言論來看,這個7%左右、甚至更低的增長率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根據他們的說法:大陸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進入了一個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其實並非常態,有人稱為「非常態」。

斷崖式的增長降速。在2002-2011這個十年,大陸經濟實現的年度平均增長率達到10.2%,怎麼可能在隨後的兩年就突然降至7%左右了呢?正常情況下,增長率的減速是隨著經濟發展和結構變化而自然調整和遞減。具體某一經濟體而言,來自需求和供給方面的大大小小衝擊總是不斷,但不會影響到總的趨勢。但是對於斷崖式的降速現象,只有在無法抵禦的外部強大衝擊下才會發生。假如沒有外部強烈衝擊,增長率的遞減應是漸進的和自然的。這才是「常態」!日本和東亞經濟發展的經驗可以證明。

儘管經歷了2008年全球危機,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大陸經濟所遭遇的外部衝擊依然較小。至於遭遇「路易斯拐點」 (Lewisian Turning Point,人口紅利的減退。本來,對於落後的經濟體而言,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之所以會符合收斂規律,就是因為人口紅利會隨著經濟發展和結構變化而減退。也應是漸進的和自然的。

信貸擴張與GDP增長的脫節。 從統計上看,這一脫節現象是從2008年底之後開始的,而在這之前,信貸的增長略高於GDP的增長,但保持了與GDP增長的同步趨勢。但是在2008年年底之後,GDP的增長轉變為下降趨勢,而信貸卻轉為加速增長的趨勢,每年有占GDP大約35%的信貸增加,導致了信貸總量占GDP的比重從2008年的不足150%迅速提高到250%的水準,也就是說信貸效率迅速惡化。完全超出經濟發展的常規!當中央政府在2009年底因發現投資過熱而轉向收縮政策和啟動宏觀調控時,大量投資專案被叫停,看上去GDP的增長率恢復了常態。但是---

各地諸侯不收攤子債務繼續增長地方政府工作進度雖然嘎然而止,但巳發生的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開發,大量的經濟區的興建和擴大,特別是大量增加的人員,因而造成天量的借貸,和每年因債務而產生的利息依然存在。中央當時並未要求地方政府同時處置。據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史宗瀚(Victor Shih)教授的測算,2010年,全部債務產生的利息占當年名義GDP增量的80%強;而到2012年就接近于當年名義GDP的增量;到2013年,全部債務產生的利息甚至超過當年名義GDP的增量,達到後者的140%。根據他的估計,到2014年,這些債務產生的利息幾乎約等於當年名義GDP增量的兩倍!

地方政府未來幾年將遭遇寒冬。更糟的是大陸稅收已面臨「拉弗曲線」(Laffer Curve

的拐點,稅收曲線向下了。對比2010-201220%以上的財政增長,近期財政收入增速已經降低到個位數。財政無力支持地方債務。現在看到,在GDP增長率顯著下降的背景下,依然有巨大的流動性需求以確保債務鏈條不至於斷裂。地方只能依靠中央銀行放鬆銀根,以債養債!以債養人!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估計,大陸31個省級政府中約一半的信用狀況在投資級水準,另外一半的情況可能不妙。可以預見如果未來情況惡化,更多省級政府的信用情況會惡化。如此一來,地方政府日子不好過。一旦地方政府日子不好過,其治下的企業日子也可想而知。

民營企業如何判斷地區風險?過剩產能、無效投資、僵屍企業,這些都不是民營企業,讓李克強去傷腦筋。民營企業包括外商及臺商,如何判斷能在某一地區投資並發展,除經濟環境條件外,還必須瞭解該地方政府負債情況,是否入不敷出?有多少小貓三隻四隻荒廢的經濟區?市場上空置樓房多不多?也許有人說:一個中小企業怎會有能力查到債務資料?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各地方政府都有網站,你可以上網査,該地有多少領導?有多少下轄單位?如果一個不發達的縣竟然有十個八個副縣長,下轄單位竟有幾十個,勸你還是三思而行。(本文作者周白雲現為上海貿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顧問、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