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88 期 (2015年4月份)

從「兩會」焦點談臺商在大陸投資布局作者:高 長

大陸年度例行的人大、政協「兩會」已落幕,會議訂定了今年的經濟目標,同時也規劃安徘了配套政策。由於今年面對的國內外環境非比往年,「兩會」訂定的經濟目標顯然較往年保守,經濟增長目標定為 7% 左右,是 1999 年以來最低。此外,進出口總額增長目標為6%左右,國際收支平衡;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内;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3%左右。

李克強宣稱,經濟成長預期目標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且「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又稱,大陸的「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攔路虎』」,必須「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否則「難以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李克強特別強調,今年是「大陸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政府工作要把握三個重點,一是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二是保持穩增長和調節夠的平衡,三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今年「兩會」召開之前,大陸央行無預警宣布降息,且是自去年11月迄今三個多月期間,先後降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之後,再度全面寬鬆貨幣,透露了大陸中央對於近期不斷下行的經濟情勢已不能容忍的訊息。

大陸經濟成長率迭創新低,主要是因長期累積的產能過剩問題,國際市場需求疲軟、房地產市場調整,使得問題更加惡化,幾乎所有行業,甚至包括新興產業都未能倖免。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為了確保經濟穩定成長,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重點支持薄弱環節」。

通貨緊縮是目前大陸經濟面臨最為嚴峻的問題。今年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跌破1%,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35個月出現負成長,跌幅擴大至負4.3%,雙雙創五年來新低。由於消費需求不振,出廠價格下滑侵蝕企業的獲利能力,進一步影響企業償債和投資能力。

大陸官方一直不輕言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追求高成長,但形勢比人強,過去三個月連續採取降息、降準,全面放鬆貨幣的政策,正凸顯大陸官方過去定向寬鬆的微刺激政策效果有限。大陸對於經濟成長持續下滑已感到憂慮,為避免通縮問題惡化,「穩成長」已成為當前大陸經濟工作的重心,而為消弭市場上逐漸上升的悲觀預期,減緩經濟下行壓力,大陸勢需有更多透過放鬆貨幣政策,更積極財政政策,以提升最終需求。 

事實上,大陸財政政策已愈趨積極,國家發改委早在去年底批准人民幣逾兆元的基礎建設,今年1月又再批准800億元基建項目,預估今年中央總投資規模將可達到兆元。擴大基建投資有助於舒緩鋼鐵、煤炭等產業的經營困境,長期更可呼應近來極力倡議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大陸地區經濟均衡發展。

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透露,今年將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上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增加1,7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增加1,000億元。同時,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為增強經濟成長動能,李克強指出,大陸將「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新引擎」,今後將「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的投入,鼓勵社會參與,提高供給效率」。「一帶一路」挾帶資金流與交通等基建投資項目,可以統領新型城鎮化、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各項戰略規劃實施,成為「穩增長」的一股新動力,是今年「兩會」優先、重點推進的政策措施。今年初各省市召開「兩會」積極呼應「一帶一路」戰略,紛紛大幅編列鐵路、公路等交通建設預算,「一帶一路」建設可望帶來新的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人大」會議通過了「立法法」修正案,新的規定強調,未來各項行政都必須有經過正式立法程序的法律為基礎;給予企業的各種優惠,將全部由中央統一立法規範。過去大陸各地政府給予臺(外)商的客製化稅收優惠政策已不能持續,尤其目前大陸有將近七成的稅費課徵,都是依據行政命令,未來在「立法法」的規範下,為強化法源依據,勢必牽動大範圍的稅制改革,臺商在大陸投資應及早做好因應準備。

大陸正積極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大政,財稅體制改革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尤其法制環境在改變,「依法行政」已成為政府治理的要領,臺商想在競爭激烈的大陸地區永續發展,必須適應大陸政經環境之變化,除了應淡化依靠稅收優惠創造利潤的思維,積極強化企業體質,提升競爭力,更應及時掌握體制改革最新進展,並深入了解大陸法制變革,妥善因應。(本文作者高  長現為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主任、臺商張老師) /p> 民營企業如何判斷地區風險?過剩產能、無效投資、僵屍企業,這些都不是民營企業,讓李克強去傷腦筋。民營企業包括外商及臺商,如何判斷能在某一地區投資並發展,除經濟環境條件外,還必須瞭解該地方政府負債情況,是否入不敷出?有多少小貓三隻四隻荒廢的經濟區?市場上空置樓房多不多?也許有人說:一個中小企業怎會有能力查到債務資料?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各地方政府都有網站,你可以上網査,該地有多少領導?有多少下轄單位?如果一個不發達的縣竟然有十個八個副縣長,下轄單位竟有幾十個,勸你還是三思而行。(本文作者周白雲現為上海貿具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顧問、臺商張老師)
回頂端